57书屋

第461章:出使阿拉伯的使者 (3/4)

慑之策,倒是避开了远征的弊端,又能达到教训的目的。

    “玄龄公的法子可行。”李承乾缓缓道:“但需加一条:先派使者去见阿拉伯哈里发,递国书警告,若再敢越阿姆河东进,或与任何部族勾结反唐,大唐便彻底断绝其中亚商路。”

    他看向褚遂良:“褚公,你草拟国书,语气要硬,既要历数他们三次犯边之过,也要点明‘商路存废,全在其一念之间’。若不从,再按玄龄公之策行事。”

    “殿下英明。”褚遂良躬身应道:“先礼后兵,既不失大唐天朝上国的体面,也给了阿拉伯退步的余地,即便后续动武,也占尽道义。”

    李承乾微微颔首:“就这么定了,即日派遣使者前往阿拉伯王都。”

    ——

    次日,太子要使者前往阿拉伯的消息传开,诸多官员纷纷自荐。

    内侍文忠捧着厚厚一迭自荐文书,额角渗出细汗。

    不过一日,竟收到三十余份自荐书,有世家子弟求功名,有地方官员盼升迁,连国子监的几名书生都递了名帖,可李承乾翻了半个时辰,却始终未在任何一份文书上画圈,案上那卷《汉书张骞传》被翻得边角起皱,指尖反复摩挲着“持汉节不失”四字。

    “殿下,您看这份,吏部主事李瞻,出身清河李氏,懂波斯语,还愿带家奴二十人随行,还有这份,陇右参军赵烈,曾随苏将军守过安西,熟悉西域地形……”

    文忠指着文书上的标注,“这三十余人,要么有背景,要么有履历,按理说都能当此任。”

    李承乾却将文书推到一旁,目光如寒刃般扫过殿内:“有背景?有履历?可他们的文书里,写的都是‘愿凭三寸舌劝退阿拉伯’‘盼为大唐修睦邻之好’,半句没提‘三次犯边之辱’,半句没提‘大唐体面’!这是去当说客,不是去当使者!”

    起身走到《张骞传》前,李承乾声音陡然拔高:“当年苏武牧羊十九年,节杖毛落犹不肯降;傅介子斩楼兰王,凭的是‘汉使不可辱’的硬气!如今阿拉伯三次犯我疆界,杀我将士,孤要的不是‘修睦邻’的软骨头,是敢在哈里发帐前拍案、敢以性命护大唐威严的硬茬!若只是求功名、盼升迁,遇上哈里发发怒,怕不是当场就跪地求饶,丢尽大唐脸面!”

    文忠这才明白太子的想法,不是没人愿去,是没人能担起“立威”的重任。他连忙躬身:“殿下明鉴,臣这就去筛!重点看他们对‘阿拉伯犯边’的态度,凡提‘妥协’‘修睦’者,一律剔除;只留那些敢提‘问责’‘立威’、愿以性命护节杖的人!”

    两日后,文忠将筛选后的三份文书呈到李承乾面前:“殿下,只剩这三人符合要求。监察御史王适,说‘若哈里发不认错,便当庭斥其不义’;兵部员外郎柳安,称‘愿带火铳随行,若遇辱便以死明志’;还有西域司主事王成,说‘要学傅介子,让阿拉伯知大唐使者不可欺’。”

    李承乾翻到王成的文书,目光停在那句“臣若见哈里发,必历数其三犯安西之罪,若他敢动臣一根手指,臣便以剑自刎于帐前,让其背负杀唐使之名”上,指尖微微一顿:“这个王成,是什么来头?”

    “回殿下,此人出身寒门,在西域司当差五年,三年前曾随商队遍历波斯、粟特,懂阿拉伯语,腰间常挂一枚波斯银币,说是当年见阿拉伯士兵欺辱西域商人,便立志要为大唐扬威。”文忠补充道,“昨日臣去西域司打听,同事都说他性子执拗,去年曾因弹劾西域都护府‘对阿拉伯退让’,被降过一级,却半点没改脾气。”

    “倒有几分汉使的倔劲。”李承乾轻笑一声:“传他入殿。”

    不多时,身着从九品青袍的王成步入殿内。

    他身材瘦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斗罗:我的天赋能无限合成 京师无人生还 华娱之流量之战 神王下山 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 赛博封神世界 替嫁随军第一晚,禁欲大佬不装了 玄剑烬途 大明补牙匠 我能识别万物,但信息是错的
相关推荐:
京师无人生还 读心救全家,我拿稳神棍人设 赛博封神世界 替嫁随军第一晚,禁欲大佬不装了 大明补牙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