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征战吐蕃 (4/4)
换源:
起初期,松赞干布虽统一雪域,但政权根基未稳,军事体系仍依赖传统骑兵,尚未形成后世与唐朝长期抗衡的实力。
此时征伐,正是趁其羽翼未丰而折之的最佳时机。
与其留待后世成为心腹大患,不如借当前大唐国力鼎盛之机,一劳永逸地将其纳入版图,从根源上消解千年边患。
从地缘视角看,吐蕃占据的青藏高原是东亚、南亚、中亚的交通枢纽。
向东,可威胁大唐剑南、陇右。向西,通过葱岭可联络阿拉伯、波斯。
向南,能辐射印度、东南亚诸国。
李承乾的教化万国蓝图,不仅需要西域商路,更需打通南北通道。
若能将吐蕃纳入掌控可利用青藏高原的牧场培育战马,补充大唐骑兵短板。
能以吐蕃为跳板,将农技、历法向南亚、东南亚传播,扩大“大唐文明圈”的影响力。
可彻底切断阿拉伯帝国与吐蕃的联盟可能,避免中亚、雪域形成夹击大唐的战略同盟,巩固大唐的霸权地位。
对李承乾而言,吐蕃不是远方的异域,而是必须掌控的战略高地。
控制雪域,才能真正实现东接中原、西通中亚、南联海疆的地缘布局。
吐蕃也是有经济价值的,雪域盛产良马、铜矿、药材,这些都是大唐急需的战略资源。
战马可补军事实力,铜矿可铸钱币、火器,药材可丰富中原医疗体系。
吐蕃的羊毛、皮革等特产,可通过大唐商路销往中原、西域,形成雪域资源到中原市场的经济循环,反哺新政中的民生、商业改革。
若能在吐蕃推广大唐农耕技术,改造河谷平原,甚至可新增数百万亩良田,缓解中原粮食压力。
毕竟这个时候吐蕃的气候条件还很不错,没到后世那么严峻。
这场战争,对李承乾而言,从来不是要不要打,而是必须打,且必须打赢。
再就是如何在吐蕃行教化之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