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万国请求大唐驻兵 (2/5)
sp; 顿了顿,李承乾接着道:“当然,若是大唐派兵驻扎保护,粮草肯定是要他们提供,且必须按大唐的标准来。”
韦挺瞬间明白:“殿下是想借属国之请,给驻军一个名正言顺的由头!他们主动开口,就怪不得咱们兵临城下。咱们应请而去,既显仁德,又能实控商路,一石二鸟。”.
“然也。”李承乾笑道:“外邦最讲究脸面,咱们给他们一个借兵平乱的体面,他们才好顺坡下驴。”‘
“你只管把话递出去,看看反应如何。若焉耆、龟兹有回信,立刻报给孤。”
“若暂时没动静,也不必急,马匪不会歇着,他们的粮田水渠也不会自己好起来,迟早会来找咱们。”
李承乾指着舆图上的军镇位置:“等他们真的求上门,咱们再谈驻军规模,焉耆最多三千,龟兹两千,疏勒一千,全是护路保田的精兵,配火铳火炮,但对外只说是帮他们剿匪护渠。”
“补给就让他们负责,既合情理,又能绑住他们的利益。”
韦挺躬身领命:“臣明日就召见诸国使者,按殿下的意思透话。臣会让译语官仔细观察他们的神色,回来向殿下禀报。”
送走韦挺后,李承乾重新铺开舆图。
他知道,这步棋需要耐心——外邦的疑虑不会一夜消散,但生存的压力会推着他们做出选择。
当第一封请兵护渠的文书从西域送来时,大唐的教化之路,才算真正有了刀盾护航的名义。
鸿胪寺的庭院里,桂花香还未散尽,韦挺坐在主位,看着阶下乌泱泱的外邦使者,端茶的手微微一顿。
他原以为最多西域两三个城邦会试探回应,没想到消息传出去不过两日,不仅西域诸国使者挤破了门,连东南亚、极北的使者都捧着礼物候在廊下,个个满脸急切。
“韦鸿胪。”焉耆使者率先躬身,语气带着恳求:“前日听大人说大唐有意护属国商路,我夜修了文书!焉耆渠水被上游部族截断半月,稻苗快枯死了,商队也被劫了三回,恳请大唐派天兵驻我焉耆,护水渠、剿马匪,我王愿以三成稻米充军粮!”
他身后的龟兹使者立刻跟上:“我龟兹亦是!丝路枢纽被马匪搅得商队锐减,国库都快空了,愿献良马千匹,请大唐驻军护路,天兵所需粮草,龟兹全包!”
西域使者们七嘴八舌,有的说“部族叛乱求镇抚”,有的道“商路不通求护行”,连之前一直观望的疏勒使者都捧着西域特产:“韦鸿胪,只要大唐驻军疏勒,葱岭以西的商队税,分大唐三成!”
韦挺刚安抚好西域使者,廊下又传来通报:“林邑、水陆真腊、堕和罗使者求见!”
东南亚的使者们穿着斑斓的绸缎,捧着象牙、香料上前。
林邑使者操着生硬的唐话:“韦鸿胪,南海海盗太凶,我家国的商船十艘有三艘被劫,求大唐派水师驻我港口,护海上商路!我王愿年年献象齿、玳瑁!”
水陆真腊使者各自补充道:“不仅海盗,内陆部族也常抢粮田,大唐天兵若来,真腊愿以稻米、胡椒抵军费,只求安稳种稻!”
更让韦挺意外的是,午后竟有通译匆匆来报:“大人,极北的骨利干、黠戛斯使者求见,说有要事相商!”
韦挺赶到偏厅时,只见两个裹着貂裘的使者正捧着一块黑沉沉的铁疙瘩。
后来才知是极北特产的精铁,还有两张完整的白狐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