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吐蕃的野望 (3/4)
让咱们的骑兵放下弯刀,去学唐人种桑养蚕吗?”
赤松德赞跟着道:“赞普,咱们不是要与大唐开战,只是要夺回商路!派一支骑兵去青海边缘施压,让大唐知道吐蕃不好惹,他们自然会放宽税卡!总不能让公主的情谊,成了咱们忍气吞声的枷锁!”
松赞干布的手指在玉佩上停住,他何尝不知贵族的焦虑?吐蕃的铁器大半来自西域,盐茶商路是贵族封地的重要财源,大唐垄断昭武,确实掐住了吐蕃的软肋。
可他更清楚,与大唐开战意味着什么。
文成公主在逻些城教百姓种桑养蚕的桑苗刚成活,大唐的医官还在为雪域孩童接种痘苗,那些“和同为一家”的誓言,不能被战火烧成灰烬。
“与大唐开战,就是断了公主的心血。”松赞干布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落在赤松德赞身上。
“你可知大唐的火炮射程有多远?怛罗斯之战,阿拉伯两万骑兵连唐军阵地都没摸到就溃散了。吐蕃的骑兵再勇,能挡得住铁弹轰吗?真要打起来,公主在逻些城如何自处?百姓会说,赞普为了商路,忘了‘和同为一家’的盟誓。”
殿内陷入沉默,贵族们面面相觑。禄东赞的语气软了些,却仍不甘:“可商路被卡,贵族怨声载道,再不想办法,只怕……”
“办法要想,但不是动刀兵。”松赞干布站起身,汉白玉佩在腰间轻轻晃动,“派使者去长安,不是去宣战,是去见文成公主的兄长,告诉他们吐蕃愿增派商队护卫,协助大唐稽查走私,只求降低商税,开通两条专用商路。”
他顿了顿,看向禄东赞:“让使者带上公主教百姓织的蜀锦,告诉大唐皇帝,吐蕃记得联姻的情谊,但也需生路。另外,传我令,让山南的工匠跟着大唐医官学冶铁,公主带来的农技书里,或许有不用依赖西域铁器的法子。”
赤松德赞仍有不甘:“若大唐不肯让步呢?”
“那就等。”松赞干布的目光望向东方,那里是长安的方向,热风里仿佛飘来文成公主的笑声,“大唐太子李承乾推行新政,要的是商路安稳,不是与吐蕃为敌。只要咱们不先动刀,他不会轻易撕毁与公主的盟约。至于贵族的损失……从赞普的封地拨出三百匹良马、五十箱盐,先补商队的亏空。”
殿堂内的气氛渐渐缓和,贵族们虽仍有疑虑,却无人再提开战二字。
眼看大家都情绪稳定下来,松赞干布这才笑着说道:“其实我们不一定要把目光都放在大唐那边。”
赤松德赞眼睛一亮:“赞普的意思是……”
松赞干布笑道:“西域商路虽被卡,但天竺有更肥的肉。”
“戒日王在世时,天竺统一强盛,咱们插不进手。如今他死了,天竺北边的小国互相攻伐,正是吐蕃南下的机会。”
“那里有咱们缺的稻米,有比西域更丰富的宝石,还有能与大唐交易的香料。”
“与其跟大唐争西域商路,不如去天竺拓土!”
禄东赞眉头微皱:“可天竺离逻些城千里之遥,咱们的骑兵能适应南亚的湿热吗?再说,大唐若趁机从青海出兵……”
松赞干布打断他,目光落在蚕桑图上:“所以才不能与大唐为敌。”
“文成公主在逻些城,大唐就不会轻易动兵。咱们派使者去长安,说吐蕃愿协助大唐稳定西域商路,只求大唐默许咱们南下天竺。”
“用一个‘不捣乱’的承诺,换南下的安稳,这才是划算的买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