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以长孙皇后之名 (4/5)
民间反馈很大,已经有不少读书人写文章歌颂太子,‘太子活我’这样的话,自然不是百姓能想出来的,但却有文人代笔。
终归来说大唐皇室的信誉很高,这三熟稻还没开始播种呢,所有人都觉得必然成功,这也是大多数百姓的希望。
真要是成功了,自家良田一家三熟,一年所得粮食,岂非是要翻三倍,那还愁什么吃喝。
也是因为三熟稻种的事情,让如今原本开始上涨的米价,又继续下跌了。
斗米三四钱,虽说是贞观写照,但其实只是一段时间的事情,米价也不可能一直这么便宜。
现在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十几钱。
而这次随着邸报传三熟稻的关系,米价又快速下跌。
粮商不敢囤积太多粮食,自然就要进行抛售,这一抛售,价格就下来了。
整体来说,是利好大唐国库的。
粮价下跌,对于灾区的百姓,就是好事。
朝廷各地的官员,也能轻易施粥救灾,毕竟花费不大了。
这些事情,让李世民的心情很复杂。
“就为这稻种,百姓快把他捧成神农氏了!若此时拿他,岂不是坐实‘君德有亏’?”
太子声名鹊起,李世民哪怕动手,也有些束手束脚的感受。
“陛下,稻种之事,恰是破局之关键。”
长孙无忌拾起邸报,目光灼灼。
“太子欲借稻种收揽民心,陛下何不反其道而行?可下旨召太子入宫,言及‘三熟稻种乃国之重宝,当于先农坛祭祀告天,以祈丰年’。祭祀乃国之大典,太子身为储君,断无推辞之理。”
长孙无忌是有想法的,终归现在已经在支持晋王的路上,这些消息也瞒不过太子。
废太子也同样是长孙无忌的政治诉求,只是不能太过分了。
毕竟政治斗争归斗争,但名声这块对于世家来说也很重要。
他代表着关陇门阀,求的不是一代昌盛,而是传承有序,长久繁荣。
看不得五姓七望,却也想成为五姓七望。
“祭祀告天?”
李世民沉吟道:“先农坛在长安城南,地势开阔,若设伏……”
这个理由还是不错,但设伏兵的事情,就有些麻烦。
太子肯定不会单身过来,带着兵马是难以避免的。
况且对于李世民来说,要的不是杀死太子,而是废太子。
再怎么说,承乾也是自己跟观音婢的长子啊。
“不可!”
长孙无忌立刻打断。
“先农坛乃皇家祭祀圣地,若动刀兵,必损陛下圣德。”
“臣之意,是借‘告天’之名,引太子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