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大唐万国颂德之柱 (3/5)
身浴血的小队跌跌撞撞冲进中军大帐。
“将军!”带队的校尉汇报。
“东两百里发现突厥大部落,他们驱赶着数百百姓往北去了。”
突厥大部落,往往有数千乃至上万人。
这些大部落跟小部落不同,不仅是掠夺财富,才会劫掠大量的人口作为奴隶。
苏定方自然不会让其带走大唐百姓。
乃至于这个部落,也要彻底留在大唐,一个都跑不了。
破晓时分,三百名神武军在渡口严阵以待。
对岸烟尘滚滚,隐约传来哭喊声。
苏定方身披玄铁甲,站在高处望着缓缓逼近的游骑。
当第一支突厥小队发现唐军时,立刻勒马转向,却见两侧山坳里突然涌出无数黑影。
是神武军的轻骑兵,他们的速度比草原游骑更快。
苏定方一声令下,神武军骑兵如同黑色洪流般奔涌而出,马槊高举,弩箭齐发。草原民慌乱张弓还击,却被密集的弩箭压制。
神武军的长矛马槊无情地收割着生命,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突厥首领挥舞着沾满血污的战旗,试图组织抵抗,却被三支弩箭同时贯穿胸膛。剩余游骑惊恐地调转马头,却发现退路已被截断。
当最后一名突厥兵倒下时,苏定方望着被解救的百姓,突然觉得手中的马槊轻了许多。
站在朝廷的角度,自然最为主要的,就是击溃突厥主力。
突厥主力一败,些许散兵游勇,能翻起什么大浪。
可没人会想到,这些草原来的散兵游勇,会让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多少汉家儿女要遭受凌辱。
李承乾想起曾经小时候记忆很深的一篇课文。
浅水洼里的小鱼。
回落的潮水在海滩遗留下许多鱼儿,一个小女孩忙碌着把一条条搁浅的鱼送回大海。
有人劝她别白费力气了,那么多的鱼她怎么救得完,而且没有人在乎她的举动。可是女孩头也不抬地继续:“可是这条小鱼在乎啊,这条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
若李承乾只是个普通人,自然顾不得这么多。
然他是大唐太子,是大唐未来的皇帝。
麾下的每一个子民,都同样的重要。
有人会问,这样值得吗。
如果苏定方一万神武军攻突厥主力,必然太子名声大振。
然而这般分散开来,哪有什么功勋可言。
河东道那么大,那么多百姓,又哪里能全部救到。
然能救一个,是一个啊。
殊不知,星星之火,足以燎原。
——
随着献俘大典的结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