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晋王要告发魏王叛国 (2/6)
r /> 常驻兵力达数万至十万,配备专职镇将、戍主,形成烽燧相望、堡寨相连的警戒链。
军镇内设置屯田区,士兵战时作战、闲时耕种,储备至少半年以上的粮草,解决粮草先行的后勤痛点。
通过烽燧制度与和亲部族间谍网,构建地面侦察加烽火传讯的预警体系。
烽燧每三十里里设一墩,每日定时举烟报平安,遇警时一燃五炬,可在一日内将军情传递数百里,为唐军集结争取时间。
随着突厥的消息传来,李世民的诏敕也是直接下达。
命李靖为河东道行军大总管。
实际上诏敕下达时,李靖已经领兵先行出城了。
——
突厥要入关。
李承乾却变得闲暇许多。
现在所谓的朝会,太子监国,已经只是个名义了。
随着李世民身体的好转,不断召开的君臣议事,权势很是自然是转到了太极宫。
对此,李承乾也没有什么不爽。
开朝会对他来说,真没多大意思。
实际上大唐的政务,朝臣们基本上都能很好处理。
重要的事情,也是李世民跟几个重臣商议定下。
一时间,长安好像是突然就平静了下来,没有了之前剑拔弩张的气氛。
朱雀大街。
文忠带着二十名禁军在城门口来回踱步。
远远望见洛阳方向扬起的尘土。
“来了!”前哨的士兵突然高喊。
远方车队行进。
文忠快步迎上前。
正是太子妃苏玉儿。
后面还有辆马车,是罗马公主狄奥多西,新罗公主金胜曼。
“给太子妃请安。”
文忠恭敬行礼。
苏玉儿笑着问道:“文内侍,听闻大明宫正在修建,太子可一切安好。”
文忠回道:“请太子妃放心,殿下一切安好,正在含元殿等候。”
苏玉儿点点头,放下车帘。
车队缓缓进入长安。
看着窗外的景象,苏玉儿眼睛有些湿润。
当初离开长安,她就以为再也回不来了,没曾想,没隔多久,便再次回来。
只是,还能回东宫吗。
车内,小李厥正在熟睡。
这时代,赶路是很苦的一件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