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突厥入关,生灵涂炭 (4/5)
心的道德感驱使他们站出来反对,不愿与叛国行为同流合污。
更别说五姓七望历经数朝而不衰,十分注重家族声誉。
然而五姓七望内部存在着复杂的权力斗争,勾结突厥的决策往往是家族中部分高层出于私利而做出的。
但是勾结突厥,不仅仅只是为了搅乱大唐局势。
这背后还隐藏着权力斗争的阴谋,是某些人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谋取更多利益而牺牲家族整体利益的手段。
曾经的渭水之盟,让五姓七望名声大减。
可实际上,很多人在里面尝到了甜头。
首先是对太子改制科举的不满,这让很多五姓七望的读书人,被断掉了踏入仕途的可能,或者说他们要去跟那些泥腿子竞争了。
没有投行卷的优势,对于很多世家大族的族人来说,科举入仕的难度骤然拔高。
而对于五姓七望的高层,突厥入关,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
世家一直以来都热衷于土地兼并,以扩大家族的产业规模。
突厥人入关后,会对中原地区的土地进行掠夺和破坏,这为五姓七望提供了一个重新分配土地的机会。
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势力和财富,在混乱中低价收购或强占土地,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土地占有量,从而巩固家族的经济基础。
还有可以趁此机会,解决一些日常积累的敌对世家。
把他们的位置,住所,暴露给突厥人。
等到突厥人走后,这些土地,残留的钱财,自然就可收入囊中。
当年的渭水之盟,也是让五姓七望迅速扩大。
大量的田地人口都被隐没。
李承乾对于这些事情,自然很清楚,反对的声音,多数是来自于五姓七望的穷族人,他们得不到什么好处。
突厥入关的事情,掌控在五姓七望高层手中。
因为这是一次发国难财的好机会。
“苏将军带领的神武军,已经秘密出发了吗。”
“李卫公那边呢。”
李承乾问道。
文忠回道:“苏将军昨夜已经带领神武军出城,李卫公应该是今日出城。”
突厥入关,除了五姓七望的内应之外,更多是漫长的边际线。
其实突厥几乎每年都要南下劫掠,俗称打秋风。
突厥是游牧民族,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生活方式较为流动,战争成本相对较低。
他们可以在战争中以战养战,掠夺中原的财富和物资来补充自己。
突厥从来不敢跟大唐军队正面对抗。
突厥以骑兵为主,其骑兵机动性强、灵活性高,擅长在开阔地形作战,能够迅速集结和分散,发动突然袭击,中原王朝以步兵为主的军队在机动性上难以与之抗衡。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