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72章:陛下不会让太子谋反 (2/6)

“那就造。”

    李承乾道:“这需要招聘大量的工匠。”

    李世民:“那就招。”

    李承乾:“工匠的数目有些不跟不上,最好是能开设一些工匠学堂,用来对学徒进行培训。”

    李世民:“开!”

    顿了顿,李世民说道:“这些事情,就不从朝廷的政令走了,直接从你东宫走。”

    “需要多少钱财,从府库直接支出就是。”

    这就是朝廷制度的关系,如果是走皇帝的诏敕,就要走朝廷的流程,因为涉及到大量国库的支出调用,很有可能被驳回。

    然后又是议事,各个官员发言,甚至会出现劝谏的情况。

    可实际上,不管是矿场还是造船,开设工匠学堂这些事务,即便是不通过官方也是能办的。

    太子教令就没这么麻烦了。

    从法理上说,大唐太子教令等同于皇帝的诏敕,有着同样的权力,受到的限制在于皇帝,而不是在于百官。

    只要皇帝不干涉,太子教令就能越过朝廷的流程,直接行驶皇帝的权力。

    比如前些时候,直接调动左右金吾卫,万年县,长安县对长安百姓进行镇压。

    当然,实际上在太子教令发出后,作为皇帝内侍的张阿难,会迅速通知到二凤这里。

    “是,父皇。”

    ——

    大唐贞观十七年,四月。

    这大概是李承乾,乃至于长安城,最为忙碌的一个月。

    首先就是全城徭役,该明渠为暗渠了。

    这件事的总体负责人,也是太子李承乾。

    首先是规划上,这个算是比较容易,长安本身就有排水所用的明渠,只是经过修建后改为暗渠。

    因为是同时修建的关系,全城徭役调动的劳动力达到四十万的规模。

    好在大部分的改建工程,都是在坊内进行。

    工部官员全部出动,然后以坊为单位,再延伸到坊正,里长,保长。

    落到最基层的保长这里,少则十数人,多则数十人,管理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像是铁锹,锄头这样的工具,在长安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所以工具也不需要官府特意进行配置了。

    修建整个长安,听起来是很大的工程量,但实际上落到每个人的手里,所负责的区域也就六七米的样子。

    毕竟是修建自家门口的渠道,大多数百姓也不存在多少偷懒。

    届时要是没修好,臭的也是自己,这点大家还是拎得清的。

    自家男人在家门口干活,女人孩子也能顺带帮上一些小忙,实际上大部分的长安人,都投入到这一场建设中来。

    稍微麻烦一点的就是坊外街道的修建,比如朱雀大街。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被S级哨兵觊觎的F级向导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凌晨三点,收到解雇信和追杀令 云含烟雨 神壕快穿:闪开,小祖宗驾到 恶毒师妹不洗白在宗门创死所有人 我靠拍剧爆红全网 斗罗:我是邪魂师又怎样? 您疑似过于忠诚了 妾本丝萝,只图钱帛
相关推荐: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凌晨三点,收到解雇信和追杀令 云含烟雨 我靠拍剧爆红全网 妾本丝萝,只图钱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