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对高丽的战前准备,经济制裁 (3/5)
的守备,一是能提高对高丽的压力,二是能防止高丽趁机挑衅。”
房玄龄虽然现在是站在魏王那边,但是他跟魏王不一样,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有分寸的。
自然不会说去特意针对太子的提议。
况且在房玄龄看来,太子提议的经济制裁,确实很有可能削弱高丽的军事实力。
如果高丽失去了大唐这个庞大的市场,其内财政受到损失,军事开支这块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经济制裁使高丽国内经济水平陷入困境的话,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这将使得高丽难以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战争准备,为大唐攻打高丽,争取到更多的优势。
褚遂良说道:“陛下,高丽有意联合百济,攻占新罗,可警告百济,立即停止跟高丽的任何往来。”
“同时传诏,命其整备兵力,配合我大唐行动,威压高丽。”
唐朝初年,契丹完成了“大贺氏联盟”的组建,实力有所增强,但仍然不是其旁边东突厥的对手。
大贺氏联盟的首领大贺摩会看到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开启了贞观盛世,认为李世民是可以依靠的君主,于是与突厥决裂,全族归附李世民。
后来东突厥被灭,契丹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大唐的附属国。 目前的契丹首领是李窟哥,他是亲唐分子,对大唐,对李世民尤为崇拜,毕竟他是亲眼见证强大不可一世的东突厥,灭亡在了大唐手里。
这两年李窟哥已经不满足仅仅只是册封了,一直上书请求大唐加强对契丹的管理,请求大唐在契丹直接设立官署等事宜。
“好。”
对于这些提议,李世民欣然接受。
接下来的议事,便是谈论对高丽的战前准备。
大唐分十道。
临近高丽的主要是河北道。
筹集兵力,需要调动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三大地区的折冲府府兵。
各地调动多少,路线的安排,这都是要事先商量好的。
包括粮仓,辎重,还有民夫的安排。
十五万兵力,调动的民夫数量,需要数十万之多,至少不会低于三十万。
这些民夫主要是用来保障后勤补给,包括运输物资,修建工事。
但凡战争开启,大规模的调动民夫,必然是要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只要有战争的发动,文官们都会跳出来进行反对。
因为战争对于执政的文官们来说,感受最为清晰。
所以战争进行的时间点,一般都是在秋收之后。
包括这次对高丽发动战争的时间点,也是在今年的秋收后安排。
一来是刚刚进行过秋收,粮食充足,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战争。
二来大规模征调民夫,不会过于影响到百姓的家庭状况,能把损失降低。
王朝时代的大规模战争,都是在秋天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