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治国之道 (3/6)
nbsp; 燕王刘旦闻言,点点头,并未放在心上。
他问起上官桀,仅仅是想起当年在长安时,有这么一位跟自己角抵的大臣,谈不上什么交情。
至于刘旦曾对上官桀说过‘必有厚报’的话……
近些年刘旦一直远在燕国,如果李姬尚未离世,或许还会替他在京中经营人脉。
如今嘛。
许久不往来,刘旦早就把跟上官桀说过什么忘得一干二净。
眼下。
燕王在京城所置的别馆内,红泥小火炉,投壶辞赋声,以及显贵十数人,其中有诸侯王,亦有朝堂大臣。
今日相聚一堂,以谈笑取乐为主,大家并没有从属性,谈话氛围轻松很多,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那实际上,也是这样吗?
肯定不是!
齐王那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燕王这边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没什么两样。
“燕王少年时便这般身姿矫健,将来恐怕有万夫不当之勇,屈居燕国苦寒之地,属实屈才。”
瞅瞅,聚会刚开始不到一刻钟,有人便迫不及待的直奔主题。
刘旦听罢,丝毫不避讳道:“那是自然,将来寡人练得文武艺,便向父皇请命回京,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
堂内众人为之一静,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
请命回京?大汉立国近百年,主动请命回长安的诸侯王,能是来为国效力的?
造反还差不多!
此时,旁侧的燕国侍中,寿西长,替自家大王笑着找补道:“今日肯来相聚者,我家大王都有所耳闻。”
“将来可为同道中人,大王言语之间难免坦诚了些,切莫怪罪。”
这句话翻译翻译,就是:
我查过你们,尔等跟太子宫都尿不到一个壶里,我家大王的话直接了点,你们也别装!
意思肯定是这么个意思。不过燕王终究是个少年人,哪懂得如此许多,身为燕王心腹的寿西长一开口,众人便明白是他在背后替燕王谋划。
“燕王直率,我等惭愧。”
“是极、是极,燕王心胸广阔,非我等可比。”
“燕王远在边疆,日后若有疑虑,尽可往臣府中来信。”韩说,说了一句有用的实在话。
“好!”
刘旦昂首而立,话语仍旧十分坦诚,“你等的心思,先生已与寡人讲明,旁者不敢保证,但助寡人者,寡人必有厚报!”
他的话、他的心意,一览无余。
就是要争大位!
若要问为什么,刘旦或许会说:‘我文武兼备,为何不能坐大位?’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