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皇帝欺世盗名,岂能坐视不理 (2/3)
个七嘴八舌道:
“新鲜诶,朝廷政令不给太守送去,反而让俺们看。”
“谁说太守没有,都有。”
“行行行,别他娘的吵!”一脸络腮胡的曹督邮伸长脖子,朝李陵问道:“李小子,上面写的什么?”
李陵也没在意称呼,看着手上邸报,“嗯,说是朝廷不久前发兵八万,攻打东越国,领兵将领有……”
“俺知道、俺知道!”
话到一半,有个汉子就嚷道:“其中一个领兵将军,不就是督邮的三叔?俺听你说过。” “啧啧啧,李小子家里不得了啊,厉害。”坐在对面的大胡子捋着胡须,日常唏嘘道。
见状。
李陵视线下移,念起另一道政令,“出使西域两年的大行治礼丞回京,带回良驹上百……见闻……”
不出意外的,众人视线迅速被拉开,依旧是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感叹句,例如:
“乌孙?跟北边乌桓人是一个娘胎生的?”
“嚯,西域那什么鸟国,几千人就是一个国了?还有大王?”
“这……”
“好像比俺们村大不了多少吧?”
诸如此类惊叹,不止在沮阳城上演,大汉其他郡县同样如此。
地处极东的人能得知极西之事,居于巴蜀的人们能知晓东郡治水盛况,身处南疆的流官,也能了解长安讯息。
刘据那一句开阔视野,绝非虚言。
大汉天南地北的事情何其多,身处长安这个中心的大臣们通晓并不难,各郡身居高位的太守、郡丞,打听打听也能知道。
可对于底层人物。
有的百姓,可能终其一生都走不出一个县,更不必讲知晓外间事,有些小吏,能去一趟郡城,已是开了眼界。
何谈知晓天下事?
其实刘据大可不必给邸报添加花边新闻,在娱乐极度匮乏、信息极度闭塞的大汉朝。
那份能下发到乡三老的邸报、不禁民间买卖的邸报、写满天下事的邸报,已经足以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大老粗有大老粗的关注点,比如那些个跟村子一样大的鸟国……
饱学之士有饱学之士的关注点,比如国朝四方动向,朝廷公卿调整。
但同时。
邸报的出现,毕竟是一种全新模式,有人感兴趣、有人夸,必然就有人不满、有人骂。
某些有欺上瞒下需求的地方官员、扎根地方的豪族,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察觉到了邸报的危害!
对于他们,危害很简单,就一句话——
以前皇权不下乡,现在下来了。
察觉到危害的第一时间,认为把重大政令广而告之不妥、不对的声音,逐渐在民间泛起。
随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