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少了魄力 (2/3)
p; 东郡,濮阳县。
自元光三年便决堤的黄河瓠子口,此刻若从空中俯瞰,密密麻麻的人影遍布其上。
喧闹呼喝声此起彼伏,人背肩扛,偶有滑轨吊车等大型器械穿插其中,一筐筐泥土、石块被运往高处。
那道曾经向南汹涌吞吐河水的大裂口,如今早已被一条宽广的河堤堵住。
大堤之上。
皇帝领群臣立于黄河河畔,藩国使臣在列,天日昭昭,大汉天子刘彻于今日,沉白马、玉璧于大河之内,祭奠河神。
天子歌曰:“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
再拜再拜。
又歌曰:“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颓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初冬时,一座宫殿出现在堵塞决口的河堤上,此宫名为:
宣房宫!
无论刘据猜的对不对,皇帝或许是被‘天打雷劈’吓到了,或许不是,但终归有一些刘据做过的事情,影响到了皇帝。 因为那座矗立在河堤上的宣房宫,比原本的历史时空,提前了六年问世……
皇帝东巡的目的,确实是为了治水,大河决口堵住后,此次出巡便算圆满成功。
雪花飘飞之际。
天子的队伍经洛阳、函谷,终于返回他阔别已久的长安城。
到了此时,皇帝在东郡做了什么,已经在天下传开,京城文武百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随后的反应是可以预见的。
称赞的奏疏如雪花一样飞进未央宫,根本停不下来,上一次有这个待遇的,还是在控诉‘恶贯满盈’的酷吏张汤……
不过。
今时不同往日。
这一次的主角是皇帝,皇帝亲自去往大河决堤处治水,甚至与大司马大将军等人亲自负石背土,如果放在后世儒家治国的朝代,刘彻能被吹爆!
当然了。
现在独尊的儒家势力也不小。
给皇帝狂拍马屁的,就属出身儒家的官员最积极,其他大臣也不甘落后。
就连刘据,也上了一道贺表。
皇帝亲身治水的举动,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动机,他这个举动本身,无疑都是好的!
上行下效。
千万不要小看这四个字在大汉朝的威力……
大朝会。
天子返回长安后的第一场朝会上,负责河渠事宜的官员争相请奏修筑水利。
御史大夫石庆也禀报,朔方、河西、酒泉等地方太守县令纷纷上疏,奏请朝廷拨款,挖掘人工河渠,引大河水灌溉农田。
凡是有关水利的请求,皇帝无有不允!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