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待遇不一,深陷猜忌 (1/2)
与汉军阵营的团结一心、士气高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夷洲岛上的气氛,在初战的短暂“胜利”后,迅速变得更加压抑和绝望。
村野治保退回山中主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岛上所有搜刮来的粮食,包括从夷洲土著那里强征的、以及他们自己带来的部分存粮,全部集中到由他心腹倭寇把守的核心仓库中,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而且,这配给是分等级的。
倭寇残部和六国旧贵族及其亲信,可以获得相对充足,甚至偶尔还能见到荤腥的口粮。
而占人口多数的、被强迫劳役的夷洲土著,则只配发给极其稀少的、勉强吊命的糙米和薯类,甚至时常断粮。
命令一出,本就食不果腹的夷洲土著们怨声载道。
他们被迫为倭寇修建工事、搬运物资,却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障。
看着倭寇们还能吃着相对像样的食物,而自己和孩子却在饥饿中煎熬,不满和仇恨的种子迅速生根发芽。
一些胆大的夷洲人试图理论,换来的却是无情的鞭挞和杀戮。
村野治保甚至公然宣称:“这些卑贱的土人,只配做奴隶!粮食是给勇士吃的,他们饿死了,正好节省口粮!”
高压和饥饿,如同毒药,侵蚀着夷洲土著最后的一丝忍耐。
他们与倭寇之间的隔阂,从最初被迫屈服的恐惧,逐渐转变为刻骨的仇恨。
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但暗地里,消极怠工、暗中破坏、甚至偷偷向汉军方向逃亡的事件,开始零星出现。
村野治保用恐惧和饥饿维系着他的统治,却不知他正在亲手挖掘埋葬自己的坟墓。
夷洲岛上,外有汉军铁壁合围,内有饥荒与仇恨滋生,这座孤岛,已然变成了一座缓缓沉没的、充满绝望的囚笼。
而刘如意,正如同最有耐心的猎人,在外围静静地等待着猎物力竭倒下的那一刻。
夷洲海峡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尽,汉军舰队那森严的阵列依旧如同铁锁横江,但气氛却与往日纯粹的肃杀有所不同。
赵王刘如意站在“镇海”号船头,海风拂动他玄色的王袍,那只精钢义肢按在船舷上,目光深邃地望向夷洲那郁郁葱葱的海岸线。
他没有再下令发动新的登陆强攻,而是开启了一场更为精妙、也更为考验耐心的战争——攻心之战。
他下令,每日派出数艘轻快的斥候艇,并不靠近岸边弓箭射程,而是沿着夷洲土著可能活动、观望的海域巡弋。
艇上的汉军士兵,甲胄鲜明,精神饱满,他们并非剑拔弩张,反而有时会进行日常的操练,号子声整齐划一,展现出严明的纪律和昂扬的士气。
而在这其中,一个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达赫。
这位昔日衣衫褴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夷洲渔夫,如今已然换上了大汉制式的红色战袄,外罩轻便皮甲,头戴范阳笠,腰间挎着环首刀,背上还负着一副强弓。
他与其他汉军士兵一同站立,一同操练,神情专注,眼神里不再是恐惧和茫然,而是充满了坚毅与一种新生的归属感。
更让岸边暗中观察的夷洲土人心神震动的是,他们清晰地看到,达赫和其他被救并选择加入汉军的益州人在用餐时,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