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听话听音 (3/5)
; 乌木色发丝松松挽成低髻,几缕碎发垂在颈侧,从下颌线到锁骨划出一道近乎几何般的流畅弧线。
仿佛触碰就会惊起满颈涟漪。
陆砚巴不得和她一块吃饭,对他来说唯一的烦恼就是,怎么找理由再欠上一顿饭。
于是道:“肯定不赖帐,欠着这么久了,就是找我要利息也是心甘情愿的。”
他想,要是杨小姐说利息就是在‘一顿饭’前面加个‘每天’,也不是不行!
“陆师傅,现在是工作时间,而我的工作不是收账。”
她向外挪了一步,举起手机对着他说:“快,把你工作的一面暴露出来。”
陆砚微微一愣,顺从道:
“好的,杨督察。”
上次在她家吃饭答应过,会帮忙在文保局的宣传短视频中出镜,没想到拍摄时刻来得这么快。
面对镜头没什么,可拍摄的人是杨灵,这就有点......别扭。
但老师傅能克服。
不必商量脚本,陆砚再次爬上手脚架,拿起热熔胶枪补门框虫洞。
且为了方便拍摄,特地半蹲侧身留出胶枪和门框接触的角度。
可调节钢支架临时保护下,门框像做水疗的客人般惬意躺着。
“噔,噔......”
他使用的是低熔点白色透明胶,这款EVA胶水往往不待镜头聚焦便流进了虫洞,导致画面中陆砚像个套上服化道、摆拍的流量演员。
摄像师当然不能把可预见的骂名安他头上。
在征得同意后,杨灵慢慢地,也踩上手脚架,在比陆砚矮三格的地方‘贴脸’拍摄。
镜头里,暖色调橙光下,他填充木屑注入热熔胶,快速用木质刮刀沿木纹方向刮平,待胶固化后,用细砂纸轻磨至与表面齐平。
动作精确、轻柔,一看就知道,工艺对原构件不会损伤。
“陆师傅,讲两句。”
她的声音很近,也很轻。
摄像师大大兼导演的命令,名不见经传小素人陆砚不敢不从:
“修补门框木构件虫洞,需要准备与木材纹理匹配的木屑、细砂纸、软布,若虫洞深度超过 1厘米,则预先填充脱脂棉或木纤维填料。”
涉及本职工作,他侃侃而谈,接着道:
“对重要文物门框,可在修补胶中混入10%石蜡颗粒......对,10%。后期需拆除时用热风机加热即可软化清除,避免损伤原材。这便是传统作业中,可逆性的体现。”
手上动作不曾落下,木铲、镊子、胶枪在每个缺裂处依次使用,但手脚架就那么大,每每转身时两人眼神总会交错。
杨灵踩着手脚架梯子,一只手扶扶手,半倾在架子上,不时挪动找角度。
要知道,她穿的可是裙子。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