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所谓治人,分工明确 (2/3)
/>
这算是对他方才献策的认可。
“卑职领命!”赵怀谦起身抱拳,恭敬拜之。
吊具用不用得上是后话,李煜表露出的态度,才是他最看重的。
随后,李煜目光看向别处,“钟岳。”
“你多辛苦,做好手头的新编民册。”
“这是长治久安的大计。这个月,你怕是都闲不下来了。”
自今日起,城中每迁入一批人,赵钟岳就得做一次登记入册。
每个人的籍贯来源,安置之所,皆需详细记录在案。
顺义李氏,沙岭李氏,抚远县本地人,还有李煜半途解救的流民......
不同的人群,根据亲疏远近与可靠程度,居住地的划分自然也大有讲究。
譬如李煜现居的千户府邸周遭,若是府衙空缺可以填民,就得紧着李氏优先。
这不仅是亲厚,更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李府安危,谨防有人犯上作乱。
族人环绕,也等同于李府的一道藩篱屏障。
这方法自古有之,也没什么稀奇的。
编民造册,便于治理。
一旦出了些苗头,就能按册索骥,省下很大的功夫。
这事儿,看似繁琐,实则有差役与赵氏家仆为辅,赵钟岳只需要动笔就好。
他只要做好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功一件。
这摆明了,是一桩能迅速增加赵钟岳话语权的肥差。
“喏!学生必不负大人所托!”
赵钟岳起身,向李煜深深一礼,眼中的感激与决然并存。
知遇之恩,难以为报。
他是赵氏子,亦是李氏臣。
虽姓氏不同,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了。
这就是其父赵琅当初提醒的深意。
赵钟岳上了李氏的船,今后就无可避免地被人打上了标签。
连带着赵氏满门,也成了他人眼中的李煜附庸。
幕僚什么都好,就是绑定太深,会让人缺乏退路。
......
最后,李煜看向在场为数不多的‘外人’,张承志和孟季常。
有时候,就连说话的顺序,都暗藏着亲疏远近。
这就是为官啊!
个人之喜厌,远没有实际利益重要。
“张大人,”李煜不改称呼,同样是种态度。
“趁着当下空闲,你先派人着手收集些马粪、牛粪。”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