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海大人 (2/4)
p; 你外朕内,这是说好了的。
当然,一些朝臣的议论,朕也不会往心里去的。
若是朕现今还是跟从前一样耳根子软,那今早就被张四维那荒唐的一出,震惊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所以元辅大可不必为这件事情还跑过来专门道谢。”
“如今皇上虽年幼,但在臣看来,已然具备处理国政之能。
因而……臣之施行考成法,以及臣如今正在琢磨的重推一条鞭法。
虽说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重重阻碍。
但有了今日皇上态度明确的全力支持,很多事情想来都会事半功倍。”
君臣二人一边说,一边缓缓走出了养心殿。
张居正回头望了一眼,问道:“皇上真的决定了,往后的起居就在这里了?
是不是……小了一些?”
“不小了。皇上也是人,偌大的乾清宫住着显得空荡,尤其是这个时候。”
朱翊钧的话像是意有所指。
张居正神色如常的点头,并未往当年王大臣私闯乾清宫一案上联想。
“既然是皇上的主意,臣就不多说什么了。
等皇上迁居时,臣定为皇上备一份厚礼。”
“哈哈,那朕就先谢过元辅了。”
朱翊钧哈哈笑着,乾清宫门前,慈庆宫的太监显得可怜兮兮。
朱翊钧没理会,张居正则是看了一眼。
随后也没有说话地跟着朱翊钧走入乾清宫。
“刚刚元辅所说的一条鞭法,朕这里倒是有些其他的想法。”
朱翊钧下意识地就要在御台处蹲坐,意识到张居正后,还是迈步走到了龙椅前。
“不过只是有一个大概的头绪,还不能确定是否要优于元辅重提的一条鞭法。”
张居正站在御台下方,有些惊讶朱翊钧的言辞。
“皇上知晓一条鞭法?”
在张居正的认知中,朱翊钧自十岁登基这四年来,学的应该都是知乎者也,以及自己专门精挑细选的一些课业才对。
其中根本没有跟一条鞭法有关系的内容。
而且一条鞭法虽曾先后两次在嘉靖年间施行过,不过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坚决彻底地施行下去。
“元辅很吃惊?
朕记得……嘉靖十年,南赣都御史陶谐是施行第一人,虽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但最后也是无疾而终。
后来包括海瑞等人,也相继在广东、浙江、应天等地施行过……。
对了,如今海瑞官居何处?”
张居正愣了下,面无表情地淡淡道:“赋闲在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