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要是有头驴就好了 (1/4)
“妈,房管局那边派了不少师傅过去给咱修房,那些窝头不够,我把这些都拿过去吧。”唐植桐到家时,张桂芳刚刚将新蒸的一锅窝头拾出来。
“多少人?要这么多干粮吗?”张桂芳有些意外,昨天还说了是十个人呢,自己昨天蒸了得有十二三斤,全被儿子一早就带走了,眼前这一锅又是十多斤。
“二十七八个。房管局下了大力气,整个屋顶全给咱翻新一遍,等弄好了,您过去一看保准喜欢。”唐植桐不知道万善嘴里的二十六人包不包括他自己,所以打算多带一点,省的不够吃的。
“行。”张桂芳一听这么多人,下意识的答应下来,不过心里更心疼了,生活智慧告诉她这粮食自家必须出,可理智又暗暗提示她这些粮食有点多。
“妈,我最晚国庆节再出去一趟,保证咱家断不了粮,您放心吧。”唐植桐看出了母亲的不舍,而自己又刚发了一笔横财,说话那叫一个底气十足。
有刚收的阿堵物在手,哪怕不去外地买粮,全在四九城周边扫货,唐植桐觉得也足以让全家人安全度过这几年的粮食危机。
“行,带走,带走。”张桂芳转过身去,手一挥,眼不见心不烦,不过最终还是转过身来帮着儿子一块往面袋子里装窝头。
“我再包些咸菜过去,现在天热,师傅们出汗多,吃咸菜肯定多。”粮食都出了,也不差这点咸菜,唐植桐任由面袋子敞着口,打算进屋再包一大包香椿咸菜。
“那边有没有炉子?得给师傅们烧点开水喝吧?”听儿子提到这茬,张桂芳在后面查缺补漏。
“哎吆!把这茬给忘了。那我带口锅,带个瓢,再绑些柈子过去。”听母亲提醒,唐植桐选择只带燃料和锅,不带炉子。
家里有四口炉子,五八炉是日常使用的;箭炉太沉,带起来不方便;洗澡间的那个炉子还连着烟筒,而且快散架了,一路颠簸带过去,恐怕得罢工;最后一个是他前年手工制作的小火炉,那玩意更不结实。
“那边有炉子?”张桂芳转头看了一眼外面还剩小半面墙的柈子,问道。
“炉子好办,那边不缺砖头、瓦片,一帮吃手艺饭的师傅,还能堆不出个炉子?”唐植桐笑笑,东耳房的炉子还没拆,怎么也能拆出几块砖,在院子里随手一垒就是个简易炉子,不求耐用,只要能坚持三天就算成功。
见儿子有主意,张桂芳也没多说什么,转身出去帮着捡柈子。
娘俩一同把东西收拾好,唐植桐在出门的时候,嘱咐道:“妈,您中午休息一下,我下午回来买玉米面蒸窝头。”
“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你在那边看好了,让师傅们用心干比什么都强。”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了反悔的余地,张桂芳只求能物有所值。
“行。”唐植桐笑笑,答应下来。
一来一回,也就个把小时。
看到主家又带了干粮过来,干活的师傅眉开眼笑,毕竟是祝局的关系,第一口面袋子里干粮不多,他们也不方便说什么,现在干粮多了,他们自然开心。
“万同志,师傅们一上午没喝上热水,我从家里带了口锅,是不是简单搭个灶,烧点开水?”唐植桐停好车,先把锅和干粮从车上拿下来。
“哎呀,唐同志,不用这么麻烦的,大热天的,渴了喝口自来水就行。”万善有眼色,上前帮着唐植桐一块将柈子卸了下来。
“哪怎么行,怎么着都是帮着我翻修房子,照顾不周,万一有师傅拉肚子,耽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