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养出来给咱妈补充营养! (1/4)
从央广出来,唐植桐的第一站是北图,换房的手续办好了,得让小王同学知道。
“这么快就办好了?”小王同学拿着丈夫递过来的房本仔细观瞧,这就是自己以后住的地方了!
“这事对三方都有利,没有拖沓的道理。”唐植桐对这次换房的速度很满意,按照正常流程来讲,无论是前期提供资料,还是后面的审核,都需要时间,尤其是房本制作环节,坊间一直传闻得去市府用章。
实际上嘛,房管局那边有提前盖好章的空白房本,把信息填上就行。
以往可能三五天,甚至十来天的活,自己用了不到半天就走完了,效率高的很。
“不错,对小唐同志提出口头表扬。”小王同学连差价都没问,看完了房本,很满意,直接递还给丈夫:“拿回家好好收起来。”
“本来想在房本上加上你的名字来着,可房管局那边说加名字得交契税,为了省钱,我就没加。”唐植桐接过来,他本来是打算加名字的,但为了给家里省点钱,唐植桐还是用了自己的名字。
“用唐家的祖宅换的,加我名字干嘛?你不加我名,难道我还不住了?咱不那个钱。”小王同学莫名其妙的看着丈夫,看不懂他这是什么操作。
“嘿嘿,加不加都有你一份,咱确实不该这份钱。”唐植桐笑了,无论是小王同学,还是其他这个时代的已婚女性,对房子一样有执着。
执着有自己的房子,哪怕只有小小一间,那也是自己的小家,就像舒晴和万向阳、王雁和马克俭一样。
至于房子是租的、还是买的,亦或是家传的,统统无所谓。
至于产权嘛,好像也没人在乎,因为租权大于产权,唐植桐来这边两年了,从来就没有听说有哪个房东将住户赶走、收回房子的。
单位分配的房子也是这样,只要还在这个单位上班,按时交房租,可以住到退休、入土,甚至还有将房子传给子女的,不过这种房子没有产权,除非在改革的大浪中将这道手续补齐。
“咱什么时候能搬过去?”小王同学对大石作胡同的院子还是蛮期待的,毕竟搬过来后自己上班更方便,再也不用上下班出一身汗了。
“最快也得星期天了,房管局那边说把房子给捯饬捯饬,让咱住的舒心。”尘埃落定,唐植桐眉开眼笑,小王同学是个体贴的。
前些日子俩人在被窝里分析两套宅子优劣的时候,小王同学曾提出不换,因为搬到大石作胡同,自己去押运处上班就远了。
唐植桐很感动,以“搬过去上班更近,工作以后还要进步,很有可能调到内城”为由力挺搬家,回应了她的体贴。
“房管局这么主动?得不少钱吧?要不要再跟同事借一点?”有人给修缮房子,小王同学自然不会拒绝,但钱有点不太凑手。
“不用,两套宅子的差价比预计中的少,剩下的足够付工钱了。”唐植桐摆摆手,不仅向小王同学报了账,还将自己出主意的事情说了出来。
“我看你除了发明家,还能当个点子大王。”小王同学双手撑着下巴,听得仔细,嘴角上翘,眼睛水润水润的。
“不要搞个人崇拜,喊我一声‘同志’就足够了。”唐植桐单手叉腰,另一只手在空中挥舞一下,小小的装了一把。
“小唐同志,饿不饿?咱们吃饭吧,吃完你还要去央广呢。”小王同学看丈夫表演完,站起了身,马上十二点,该吃饭了。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