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下乡 (3/4)
的这一大片土地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水草肥美至极,专供皇家行围猎玩乐所用。
官方称之为“南苑”,老百姓则称之为“南海子”。
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四九城,小本子闯入园中焚毁建筑、射杀动物,偌大一个园林毁于一旦。
《辛丑条约》一签,本就不富裕的国库更加空虚,清廷再也无力维护南苑,光绪本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大手一挥,发行了“龙票”,准招佃屯垦,于是就有太监、军阀在苑内抢占土地建立庄园。
大概也是这个时间段,南苑建起了机场,也是中国第一个飞机场,现在机场不仅仍在运营,还发展壮大了,在机场旁边建了航天一分院及试制工厂,成了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研制基地。
汽车跑的比自行车快,唐植桐和其他骑自行车的同事一同前往,即便有人带路,也是骑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农场,而此时,先一步乘车到达的职工已经着手整理今晚休息的“床”了。
一行人径直去了农场在这边的临时驻地,驻地周围站了不少人,其中有不少押运处的职工在忙活着往地上铺秸秆,一瞧就是打地铺用的。
几人将自行车往旁边一放,也加入其中。
唐植桐除了自行车,还将自己身上的枪放在了其他押运员立起来的枪架子上,这边有人看着,不用操心有人会抢。
“张科长,怎么样?累不累?”唐植桐接过张金波抱过来的秸秆,乐呵呵的问道。
“丰收在即,累咱也乐意啊。”张金波同样乐呵呵的回应着。
“嘿,看大家伙都挺高兴,估计都跟你有一样的想法。刚进村就发现不少过来参加劳动的,这次来了不少人吧?”唐植桐将秸秆扔在地上,顺着规划好的方向,将秸秆摊薄。
过来的路上路过麦场,麦场上聚集了不少人,从穿着上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社员,哪些是城里人。
“确实不少,来了才知道,除了咱自己系统的,还有不少大学生和初中生。听说有邮电学院过来的,说不准能碰到你同学呢。”张金波擦了一把汗,回道。
“嘿,那不能,我同学前阵子都去工厂参加生产劳动了,正好赶不上这次麦收。”唐植桐笑笑,有线系是有福气的,在工厂里好歹是按点上下班,这边麦收嘛,一个字,起早贪黑。
“哈哈哈,那就是校友。你先铺着,我再去扛点过来。”张金波哈哈大笑两声,转身又去当搬运工了。
铺比扛要快一些,唐植桐将手边的秸秆都铺好后,张金波也没回来。
唐植桐趁这个功夫打量了一下临时住所,这一溜有八间不大的土坯房,房子根部的那层草泥已经在风吹雨淋下剥离殆尽,尽显颓废。
其中一间是用作仓库和厨房的,有人进进出出往里面搬运着面粉和厨具。
其他七间应该是用来给女同志休息使用的,因为只有女同志进出,没见到老爷们靠近。
“人太多了,除了一部分安排在老乡家中休息外,其他人大部分都在打地铺。市局的意思,这几间房留给女同志,男同志在外面凑合几天。”方圆此时凑了过来,顺着小兄弟的视线看过去,似乎是在给他解答疑惑。
“这安排很妥当,糙老爷们睡哪都成。咱是不是再挖一溜坑,建上一排临时厕所?”唐植桐左右张望一下,只在角落里看到一个简易棚子,看着有人捂着鼻子出来,不用凑近,就知道那是卸货的地方。
“哎~你这个建议好,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