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躺着就能演戏 (2/4)
相当于方洪助手,按方洪要求拍摄就行了。
给他积累经验,为拍摄《流浪地球》做准备。
其它摄影指导刘寅;美术指导李安然还有剪辑师屠亦然,特效布景组组长陈秀卫等,这些都是核心团队。
有的是后加入,有的是一直跟着的。
这部电影制作人员将达1600人之多,光视觉效果部门就占去了65%左右,相当于1040人左右。
视觉效果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个部门,《地心引力》那浩瀚的宇宙和深空,还有那无与伦比的悬浮细节,都是视觉赋予。
另外特效100多人左右,特效和视觉是细分不同的两个领域。
视觉效果是感受,就是你看到的感受和氛围,是视觉营造,这也是这部电影视觉的重要性。
特效不同的是,它是通过图形、数字合成、模型制作和动画手段来实现传统拍摄无法实现的效果。
比如太空中的碎片、爆炸等形态类的东西,包括其它电影街区车辆追逐,也是特效实现。
不可能真的去街区拍追车。
另外还有美术部门200人左右;音效部门80人左右,其它服装、剪辑、导演副导演摄制组,制片管理部门、编剧等人员都很少。
服装就宇航服,里面也就紧身衣,回地球也是那样的衣服,根本不需要什么服装设计。
就道具场工稍微多一点,但也不会多太多,百把人就够了,只因为这电影不需要怎么转场,搬东西的人都很少。
还有很多以前没涉及过的特殊工种和细分专业软件,比如机雕制图师,动画捕捉,以及引擎等。
就是那种虚幻引擎,可以做游戏,这也是方洪要自己开发引擎的原因,不仅游戏要用到,电影特效也能用到。
用别人的,终究要给钱的。
1600人,对于一部大片来说也算中上水平了,当然比不过那些顶级好莱坞大片。
人家最大规模达到了两三千人。
但人家群演什么的很多,《地心引力》根本就没群演,演员都没两个,都是幕后人员,且大部分还都是专业人士。
所以并不真的需要那么多人。
一间大型会议室内,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坐着数十人,这些人都是《地心引力》的主要创作人员。
演员没来,演员还没选定,筹备期很长,先不需要通知他们,不可能谁都来,那些人还没有要到进组,参与决策的时候。
会议室内,陈止希站在上首,说着《地心引力》的制作预算,和制作团队规模。
有的人前面桌面摆放着电脑,有的用笔记本在记录,
这是做好的方案,每个人脸上神情都带着严肃认真,只因为这样一部超级大电影他们也是第一次参与。
方洪也坐在下首听着。
“这部电影制作是目前玉兔最大的,也是全国最高制作水平电影,希望你们回去后多花心思,力求把每个环节和细节计划做到位。”陈止希讲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