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前奏 (4/6)
沈良身上的一大标签。
摄影系出身的导演,都有这个毛病。
但。
技巧只是沈良个人成就里‘锦上添花’的那朵花,虽然那朵花是拿奖的重要因素。
可。
人家没有喧宾夺主。
在讲好故事,处理好人物的情况下,人家才炫技。
就说马修的那场哭戏,沈良在配色方面下足了功夫,然而,如果不是特别关注细节的业内人士,看到那场戏,重点永远是主角的哭泣。
配色、构图服务的对象是‘冲击力’。
此刻,老何又像醉酒一样,满面红光,嘴角根本压不住。
如今呐,电影圈内的风气越来越浮躁。
拍戏的初衷全奔着票房去,包括一些刚刚毕业的新人导演们,都很难沉下心来打磨细节。
他不是觉得这样不好。
人生在世,无非是名利二字。
逐利是人的天性。
票房市场那么火热,热钱那么多,随便一个项目,哪怕是刚毕业的新人摄影师,只要业务能力达标,十万八万随便拿。
小有名气的摄影师,跟各组,十几二十万。
那种成名的,或者拿过奖的,都是几十万的劳务费,就这,还得看人家的心情。
还有。
他们这些老师也是。
因为沈良的关系,老何、老穆的身价也是跟着水涨船高。
挂个名就能拿几十万,如果愿意去剧组,七位数随便拿,要是支持力度更大。
钱也更多。
这种情况下,要不是顾忌坏了学生的名声,老何自己都忍不住,自己都做不到,哪能怪别人。
虽然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但老何私下更喜欢从前的影视圈。
那时候没现在这么浮躁。
对待作品更认真。
是用搞艺术的心态来拍电影,每个镜头都是深思熟虑,不断打磨的结果。
现在嘛。
电影是什么艺术?
不就是一个商品嘛,各种粗制滥造的作品,接连登上大荧幕,有些导演连最基本的镜头语言都不会。
就这也能挂个导演的名字?
也就是现在,搁在十年前,电影评论圈能把他们喷烂。
所以。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沈良能沉下心拍一部文艺片,还是反复打磨的作品,很难得。
没有丢掉初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