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前奏 (2/6)
帮别人?
再者说。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的大热电影是什么?
沈良执导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啪!
啪!
啪!
北电的标准放映室内,在电影放映之后,不出意外的收获了大量的掌声。
“小穆,你们摄影系真是教出了一个好学生啊。”
第二排座椅上,已经退休的前导演系系主任郑洞田一边拍了拍手,一边道。
“这孩子在构图和色彩上可下了不少的功夫。”
如果让郑洞田挑选《小偷家族》、《寄生虫》两部电影最突出的地方,那一定是构图。
色彩方面,削微差了一点点。
当然。
差只是相对的,对比100分,90分肯定是差了一点,60分比70分也是差,沈良的差,显然是前者。
而这部电影,色彩方面,几乎是无可挑剔。
他看到了高更,看到了塞尚,也看到了梵高的影子,想想也是,小沈考北电之前是美术生。
看来,这么多年,小沈一直没放弃这一块。
永远不忘记学习是成为一个优秀导演的必备条件。
“小沈,这部电影拍的很好。”
另一边,沈良的博士导师沙占祥笑眯眯地看着这位学生。
虽然读博阶段沈良几乎没怎么来过学校,但他布置的作业,沈良都一丝不苟的完成了。
毕业论文也写得很精彩。
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有他们摄影系的风格。
北电摄影系、导演系是导演产出的大户,不过,摄影系出身的导演和导演系出身的导演,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摄影系走出去的导演,在画面表现上往往具备浓烈的个人风格。
导演系的话。
导演系懂什么拍摄?
沙占祥可以笃定,导演系毕业,能拍出这样片子的人,不超过双手之数!
注意。
是从北电建校以来至今。
“沙老师过奖了,我还差得远呢。”
听着耳畔的掌声,沈良也跟着松了一口气。
还行。
没丢人。
拍文艺片,很累人,很消耗脑细胞。
每一个镜头的构图、配色、景深、景别、运镜,都需要下心思琢磨,特别是重要的镜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