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票房神话! (2/9)
sp; 没有那么水。
特别是金鸡奖,它不仅要题材合适,还要看演员的表现。
从1981年颁发第一届金鸡影后,直到2024年,争议比较大的也就21年的《李焕英》,2024年的《我们一起摇太阳》。
小胖那一届《我不是潘金莲》也有争议,不过,那届没有后面那两届那么大。
《李焕英》能拿奖,靠的是如意影业的公关。
对。
就是收购旺达的那个如意。
《李焕英》之于如意影业,不仅仅意味着一部电影,更牵扯到背后的股权、股东地位。
如意影业在正式改名之前,原名叫‘恒腾网络’。
恒是恒太的恒,腾是藤讯的腾。
2020年,恒腾以总价72亿,股票+现金的方式价格全资收购如意。
自此,如意成为恒腾第三大股东。
在恒腾出手之前,如意先后于14年8月、10月,18年,分别被A股的中技控股、天神娱乐、吉翔股份并购。
虽然这三起并购都没有‘成功’,但如意的估值完成三连跳,四年时间,估值从15亿暴涨至70亿,翻了近五倍。
最终在20年,如意被港股恒腾网络‘入手’。
当然。
这个72亿的估值不是那么好拿,双方签下对赌协议,如意影业需要在21、22、23年,利润分别达到4亿、5亿、6亿以上,才能完成交易。
而《李焕英》正是完成对赌的关键!
因为协议里还有补充条款,即使某一年利润没达标,只要三年完成15亿净利润,也会视为对赌成功。
一旦对赌成功,72亿元的估值、股权、现金,通通坐实。
如意将一步登天,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公司一跃成为恒腾网络的第三大股东。
2021年,深陷债务泥潭的恒太退出恒腾,清仓持有的恒腾股份,如意的老板吃下部分股份,再次完成跳跃,成为恒腾第二大股东。
22年,恒腾更名为如意影业。
而这一切,都跟《李焕英》息息相关。
所以,它必须要奖项、票房双丰收!
如意能做到的事,沈良未必能做到,他没有那个牛逼。
而且,现在是2008年,不是2021年,2024年。
“谢谢良哥。”
虽然沈良只许了一个百花奖,小胖还是主动献吻。
她又有点想了。
“嗯,早点睡吧,明天还要早起。”
言罢。
沈良重新闭上眼睛,没过一分钟,他就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