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江文:我踏马难受啊 (1/7)
事有轻重缓急。
剧本,也是如此。
一个好的剧本如同精密的齿轮,每个场景、台词都是为主题,为人物服务。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版剧本初稿,沈良只对曹操的刻画比较满意,周瑜、孙权、诸葛亮的细节刻画,仍需雕琢。
此外,还有一些剧情,他暂时还没摸准。
随便举个例子,他对孙刘联盟,刘备娶孙尚香的那场戏就有点纠结。
到底是拍?还是不拍?
历史上孙尚香是赤壁之战后嫁给刘备,到底要不要把它加到赤壁之战里?
如果加入,孙尚香的戏份就多了一些。
不过。
那都是细枝末节,整体主线已经确定。
《赤壁之战》分为上、下两集,上集结尾是大战一触即发。
毕竟。
下集要有噱头。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钩子,观众怎么会去看下集?
上集有发兵南下、长坂坡、当阳桥、舌战群儒、孙刘联盟等等戏份,爆点已经足够多。
群英会、蒋干盗书、黄盖诈降、横槊赋诗、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剧情,那都是下集的剧情点。
影片以曹操败走华容道为末尾。
不过。
沈良拍的版本,后面虽然有追兵,但前方却没有敌军设伏。
曹操大军走得更从容,没有什么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设伏什么的,那不太符合常理。
赤壁之战开打前,孙刘联军是弱的一方,且曹操兵败赤壁,损失的是水军、降军。
主力嫡系未损,孙刘哪有那么多的兵力设伏?
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溃军,曹操平静的望着江面。
身为主心骨,不能乱!
少顷,曹操收回目光,当机立断,下令烧掉所有的船只。
不留一船一帆!
点火之际,曹操还借着军士的背,抽空写了一封留给孙权的信。
信上只有两句话。
第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句:周郎功大,剩下的船,我替他烧了。
两句话看似都是夸赞,却有离间之意,不失枭雄本色。
留书之后,曹操带领主力骑兵、步卒往江陵撤退。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