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都让他装完了 (1/5)
申海厅。
作为特邀嘉宾,沈良代表亚洲青年电影人上台进行开幕发言。
在末尾,他用一句话总结道。
“电影是火种,点燃它的人,要耐得住寂寞,更要对得起光阴。”
“谢谢大家!”
啪!
啪!
啪!
现场掌声如潮。
说的好!
谢缙笑眯眯地鼓着掌,电影人应该耐得住寂寞,也要对得起光阴,对得起时代。
看到年轻一代导演中走出沈良这样的英才,谢缙很是欣慰。
更欣赏。
《赤壁》交给这样的年轻人,才不会糟蹋文化瑰宝。
接着。
沈良和程尔、路钏、哈桑、雅各察一起畅谈亚洲电影,类似的场合,基本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但,该装的波一,还得装。
沈良就踏马一个俗人,人前显圣,有错吗?
谈及商业和艺术如何平衡时,开头第一句话,他就把现场的人震得不轻。
“我从来不为商业和艺术的问题而烦恼。”
好狂!
好装逼。
咳咳。
当然,沈良后面又补充了几句。
“因为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寻找的是最大公约数,就像一款产品上市,推出产品的公司一定会做市场调研。”
“每一款产品都有它的受众。”
“举个例子,程龙大哥最新代言的霸王防脱洗发水。”
“这款产品肯定挣不到我的钱。”
此话一出,现场笑声一片。
“所以,站在我个人的角度,在拍一部电影之前,你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受众。”
“如果要拍文艺片,那就别想着挣商业电影的钱,如果是拍商业片,最好符合商业电影的叙事结构。”
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影迷突然大声喊道。
“沈导,那你呢,《寄生虫》叫好又叫座,奖项、票房双丰收,商业和艺术为什么不能都要?”
“因为这有点难。”
沈良笑着道。
“即使你让我再拍一部类似的电影,我可能也做不到。”
“就跟我之前提过的小目标,先定一个自己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票房5000万?或者拿个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