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载誉而归 (3/6)
/>
虽然这种手法有点不光彩,但跟首位欧洲三大大满贯的诱惑比,干,踏马就干了。
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皮,还是老的厚。
老张、老穆、老何三人都计划好了,沈良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接受。
羞耻一点就羞耻一点吧。
“师哥,恭喜柏林归来!”
看到献花的女生,沈良心里不禁有点惊讶。
这不是张丽吗?
之前离得远没认出来,凑近了,沈良认出来了,虽然此时的张丽还没开始微DO,但两人知根知底。
在《我愿意 I Do》剧组,那双大长腿给沈良留下了很多回忆。
销魂蚀骨又吸髓。
“谢谢。”
虽然很惊讶张丽怎么从中戏跑来了北电,但沈良丝毫没有情绪外露,笑着接过了鲜花。
“小良,欢迎归来!”
“谢谢老师。”
“沈导,跟何主任站一起,我们拍个照吧?”
这时,旁边的记者喊了一声。
循声望去,老熟人一个,《新京报》娱乐部的杨彬彬,日后《财经》、凤凰网、网谊的副总编辑。
“好。”
沈良笑着点了点头,跟老何站在一起拍了张合照。
接着。
接机的人举着横幅把沈良围在C位,又拍了几张照片。
国内的记者没有跟港台、海外狗仔那样一窝蜂的围上来,因为他们都是正经媒体的正经记者。
以内地的记者行业生态,大部分有证的记者都不会那么干。
太丢份。
其实,这个时代的很多娱记后来都混得不错,像杨彬彬这样担任互联网公司高管的,一抓一大把。
当然。
生猛的也有。
《鞍山日报》的蕾铃,不仅戳娜英的肺管子,还跟人家拍桌子对骂,《南都》的宁佐芩一句‘不采访你就滚’,把田振当场气哭。
不过。
今天来现场的记者都是北电严选,像那样的刺头,一个都没有。
拍完合照,记者们井然有序的上前采访。
都是一些常规的提问,沈良的回答,照本宣科。
“获奖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的功劳。”
“新人导演的建议?扬长避短,找准适合自己的领域,然后,大胆的往里冲!”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