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冲击三金大满贯? (4/6)
后,好莱坞和戛纳自然是眉来眼去。
另外。
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一个是2月份,一个是8-9月份举办,这个时间点又正好跟好莱坞颁奖季撞车。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柏林、威尼斯和好莱坞之间,那都是互相看不顺眼。
直到90年代,冷战格局瓦解,好莱坞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影响力越来越大。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柏林和威尼斯之前一直是高冷姿态,对好莱坞爱答不理。
随着好莱坞越来越强势,两家既想吃好莱坞的星光、流量,又想维持艺术电影圣殿的姿态。
被骗过几次,人家好莱坞直接不care了。
一句话解释现在的威尼斯。
他们要跪了。
再不跪,电影节都踏马要黄了,生死关头,什么舔不舔。
戛纳也踏马干了!
“所以,未来五年,咱们要做好两手准备。”
老穆给出了校方的建议。
“你接下来要拍的那部电影,回头把首映礼放在威尼斯,你觉得怎么样?”
“没问题。”
这也是沈良的原定计划,他只是一时没说而已。
“嗯。”
老穆又点了点头。
“然后,最好再准备两部电影,其中一部最好是跟好莱坞合作,这样的话,把握更大一点。”
虽然老穆没有明说,但意思什么的,沈良懂。
有好莱坞光环,老马想要运作的难度会更低一点。
“穆老师,老师,你们这么一说,我这边还真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本子。”
“哦?”
老何直接问道。
“是你之前买的那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吗?”
“不是。”
杀鸡焉用牛刀,达拉斯是沈良准备冲奥用的。
“我想拍一部默片。”
“默片?”
此话一出,老穆和老何对视一眼。
这个想法,有点大胆。
但,又很有创意。
在这个有声电影大行其道的当下,反过去拍一部默片,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细说。”
“当初上电影史的时候,沙老师给我们放过不少经典默片。”
沈良随口找了一个理由,借题发挥道。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