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塑造金身 (2/3)
地方是魔都,13580元。
十万元,相当于好几人一年工资的总和。
而且捐款的人,还是一名学生。
这是周树最终的目的,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期做的事情很难,前路坎坷,随时可能出现各种情况。
他必须要为自己考虑。
慈善就是塑造金身最好的渠道,他会一直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或许会有人觉得,树哥做慈善是有目的的,有目的的慈善就不算是慈善。
但是论迹不论心,钱是实实在在捐出去的,况且他的目的也很单纯,是为了保护自己,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去奋斗。
北电校方在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刻行动了起来,他们北电的学生捐了十万元啊!这可是宣传学校最好的时机啊!
所以学校托老谢同周树聊了聊,双方一拍即合,学校立刻联系关系比较近的媒体。
关系不近的话,学校是真的怕他们会断章取义,尤其是现在周树还处于风眼当中。
什么样的报纸,最配周树的身份呢?
《京城青年报》。
青年报创刊之初,就是着重放在青年这一块,周树是大学生,那就是青年的代表。
于是乎,在义演结束的第二天,就在北电的校园内,周树接受了青年报的采访。
在采访刚一开始,记者就问出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周树同学,我很好奇你是怎么拥有10万元的?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树哥靠在椅子上,姿势极为优雅的翘起了腿,双手交叉放在腹部。
“我去年的时候,执导了一部电影,票房还不错,拿下了2000万,这些是我的导演费。”
“这么多的导演费?”
“具体细节这是商业机密,恕我不便奉告。”
“能够理解,那周树同学,我想问问你,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愿意捐出十万元呢?”
“因为我是中国人,我和灾区的人民群众们都是一家人,在这种关键时刻,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与洪水抗争,我捐出十万元不是应该的吗?”
记者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很快周树又说道。
“当然我在这里说的,并不是让每个人都捐出十万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我们自己国家的同胞,我觉得无可厚非。”
“而且我的家乡是重灾区,我马上就要收拾行李回老家了,我会和人民子弟兵,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站在一起,共同抵御洪灾。”
这下子记者可是更惊讶了。
“周树同学,你老家是哪里的呢?”
“在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县城,叫做无为县,我还有一点积蓄,我打算购买一些物资送回老家,我不会去干扰我们人民子弟兵的救援,我只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周树同学,我听说你又要筹拍一部新的电影,可以说说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