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要做风清扬,还是岳不群? (8/10)
>
张晓卿是港股上市公司“世界华文媒体”的实控人,后者脱胎于金镛1959年与沈宝新合办的《明报》。
在90年代和世纪初金镛大幅套现走人,落袋10亿港币,把企业交给了张晓卿。
现在的他更多地是作为传奇创始人和文化符号存在,其作品和影响力依然是公司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牌遗产,但在资本和经营层面,双方已无直接瓜葛,只是和张晓卿私交颇深。
林乐怡走过来揽住他的手臂:“乐视文化愿意高薪聘请先生做他们文化项目的顾问,以A轮的价格邀请您参股。”
“参股啊?这的确是送钱来了。”人一老就通透,金镛也不外如是,他轻笑了两声继而道:“可这么大一块饼,我这口牙还啃得动啃不动啊?”
乐视文化找老金实属正常,既能叫他给自己说话,还能像拉拢张一谋等人一样有份量颇重的股东,可龙应台这些人,为什么也在这样的关节想到他老金呢?
除了他和湾省文化部门的关系融洽外,也因为自己在中一贯表现出的立场和倾向。
当然,直至今日,他也不认为是错。
试举几例——
老作家在此生唯一一部“史学思辨著作”《袁崇焕评传》中,充斥着为清军入关叫号、对清取代明表现出极大的欢欣鼓舞之情的论调。
如:总体而言,清朝远胜于明朝,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位君主,与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相比,我认为在数学上根本无法比较。
因为前者得分颇高,而后者得分极低。
对于满洲人统治中原一事,现代的评价与古人有所不同。
满洲人建立的满清政权,无疑比明朝更为优秀。
这些观点我在中多有体现,希望将来能写成学术性的文章。
明朝是历史上最为专制、最为腐败、统治者最为暴虐的朝代,到了明末更是数千年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之一。
明朝理应灭亡,对于人民来说,清朝比明朝更为优越。
文人嘛,喜欢针砭时弊,发表高论再正常不过,几乎没有一个文人能忍不住不发牢骚。
上述的评论,如果仅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也只不过是学术争论,尚且上升不到民族意识形态的高度。
但这位被贬称为包衣的文学巨匠,在所有、评论文章中,汉人皇帝和异族帝王的面目相差太过明显。
《碧血剑》中的崇祯是昏聩多疑的亡国之君,《书剑恩仇录》中的乾隆是虚伪无信的阴谋家,因为他书中的乾隆是汉人血统,利用且并剿灭红花会,背信弃义。
包括第一个驱除鞑虏的朱元璋,在《倚天屠龙记》中是心机深沉的伪君子,形象是一个样貌丑陋、滥杀功臣的阴谋家,几无优点。
反之,康熙在《鹿鼎记》中是英明神武的仁君,借由韦小宝之口赞他为“鸟生鱼汤”,即尧舜禹汤;
成吉思汗是豪迈的草原英雄,前期与郭靖情同父子,展现领袖气魄与父爱,后期虽暴露野心但仍具复杂性;
忽必烈是礼贤下士的霸主,敬重郭靖,试图招揽杨过,展现出容人之量与王者风范。
诚然,帝王功过,各说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