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我在上课,你要散伙 (6/10)
要么说组织上考察男性干部,结婚、家庭稳定是一大加分项。
“好,各位领导提纲挈领地道明了北平电影节的意义所在,我不再赘述。”路宽没带稿子,仿佛只是闲聊一般。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平的丰泰照相馆诞生。直至今年,北平已汇聚了全国80%的制片机构和大量创作、制片、管理及营销经纪人才,故事片产量约占全国一半,年观影人次超过4000万,票房收入接近20亿元,这是我拿到的行业数据。”
“就我自身而言,毕业于北电,问界也发轫于北平,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关心、爱护、公平公正的对待令人感动。”
“因此当两位领导先后找到我寻求建议和意见时,我义不容辞,是真正地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
路老板“入乡随俗”一番,快速过渡到正题:“刚刚两位领导都提到文化产业振兴问题,作为与之相关的行业内人士,讲实话我是颇为激动的。”
“今年二季度末,我们的GDP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以电影业为代表的文化贸易逆差显著,好莱坞的经验写得明明白白,产业发展才能带动文化传播,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我前些天和岳父通话,他现在在美国做文化参赞,也负责孔子学院这块的工作,今天关起门来讲,我们的学院作为文化推广的载体,目前的主要工作还仅限于汉语教学,对深层次的文化传播有限。”
“包括去年令人叹为观止的北平奥运会,后续也并未转化成为可持续的文化产品输出,更多地停留在了宣传层面。”
台上这位艺术家和内地首富的话令人警醒和深思,关于北平电影节如何吸取这两个项目的教训和经验。
路老板显然也是把今天的筹备大会当做一次洗脑和统一思想的舞台,盖因这是他第一次和官方共同经营文化项目,不希望后续有什么掣肘的地方。
特别是他想推动北平电影节脱离好高骛远的A类,去踏踏实实地做商业市场的目标。
这和几年前和塘山本地、中影合作《塘山大地震》差别很大,每年一届的电影节真是是细致入微的项目,花费两年时间筹备已经算极快速了。
路老板循循善诱道:“既然国家都提到了产业,我想就事论事、旗帜鲜明地谈一谈我的观点——”
“北平电影节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地做成虚有其表的A类电影节,挂上一块国际化的招牌,然后门可罗雀,我们应该在其他门类中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文化项目。”
偌大的会议室里瞬间响起似有若无的议论声,不乏出席的一些重要领导面色不虞,似乎对于路宽这样影响力的行业人物,做出这样的定调不大满意。
即便今天也只是座谈和讨论。
台下刘、蔡二人早有预料,这两位代表当地意志的其实已经被说服,但北平电影节的筹备是顶层设计,也并不就是他们的一言堂,特别是在《文化产业振兴法》刚刚出台的背景下。
各人有各人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对于其他人而言,这是正绩,即便你路宽再权威,有些事情也是不容你这样的民间力量置喙的。
说白了,这是政绩导向与务实需求的脱节。
大人们需要的是活动规模、国际曝光度、短期经济数据,这些显然还是逼格很高的A类电影节更可信。
再者,魔都都是A类,你叫我北平做B类,不合适吧?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