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谋子:请你们两口子搭个戏吧!(为远古回个话加更) (3/13)
一谋解释:“对,这个字儿是古汉语里头的,西安话意思就是痛快地吃,美咧就是太好了、太棒了。”
“咱们这是从侧后门进后院儿,我那老乡专门找了个师傅给咱服务,等闲遇不着人,不怕待会儿被当成大熊猫围观。”
似乎是为了给老谋子的介绍印证,几人刚进后门,院角传来“刺啦”一声,穿海魂衫的师傅正往通红的炭炉上泼水降温,蒸腾的白雾里闪过铁签子碰撞的金属光。
路老板似乎想起什么:“这不是经常给你送肉夹馍的胖师傅吗?”
“哈哈,是他。”
刘伊妃笑道:“张导喜欢吃肉夹馍啊?待会儿我也想尝尝正宗的西安肉夹馍!”
老谋子很欣慰自己家乡的美食也被其他人热爱,笑得合不拢嘴:“吃吧吃吧,今天敞开肚皮,我跟小路喝点儿啤酒。”
“张导何止是喜欢吃肉夹馍?两天不吃他就馋得慌!”路老板表情夸张。
“顾筠来拍了几个月的纪录片,回去一剪镜头才发现,午饭的时候大家讨论问题时,张导手边几乎每次都是肉夹馍。”
“大家聊两句,他就拿起来吃两口,工作吃饭两不误。”
张一谋摆摆手笑道:“确实是方便,我年龄大了饭量也小,吃着老家的东西心里也舒坦。”
从高深的艺术理论上讲,正如伯格曼所言,艺术家要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
但把视角下放到最普通的衣食住行中去,会发现一个艺术家的思考习惯、生活习惯都会被养育他的文化环境所影响。
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老谋子给“击缶而歌”设计的舞蹈元素,有部分就是模仿陕西的刀削面动作。
后世在《张一谋的2008》纪录片中,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吃两口和街边小摊无异的塑料袋里的肉夹馍,再擦擦手继续讲话,边吃边写边聊。
推开印着“西凤酒”广告的玻璃门往上走,水泥台阶上还摞着几箱冰峰汽水。
不是经常体验这种夜宵生活的刘伊妃好奇地东张西望,路宽顺手把快要蹭到她额头的辣椒串拨开。
二楼露台,铁艺栏杆上缠着鲜艳的奥运彩旗,角落里摞着几个空啤酒箱当临时茶几,上面还放着扑克牌。
张沫正弯腰调整摇头风扇的角度,听见脚步声直起身来。
她穿着件印有“NYU FILM”字样的藏青T恤,马尾辫随意扎着,手腕上套着几个彩色发圈。
“爸,你们到了。”
“到了,沫儿,你鼻子上有炭灰。”张一谋笑着给女儿抹了抹,转身介绍:“这里应该就伊妃跟张沫没见过吧?”
小刘笑着上前:“你好沫姐,叫我茜茜吧!”
“茜茜你好,好喜欢你演的张纯如,真是太棒了。”张沫比刘伊妃大四岁,两人都有海外生活、求学的经历,很有共同语言。
老谋子笑容慈祥:“沫儿,点了东西了吧?”
“不知道路导跟茜茜的口味,我先少点了些。”张沫掰着手指头:“肥瘦、纯瘦各四十串的羊肉,都是下午才杀的滩羊,十串油腰子,两盘涮牛肚,还有老陕的烤油馍。”
说着又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