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最长的电影 (7/9)
就是比较煽情,把读者搞得七上八下的,不知目的何在。
【路宽用6000万美元的投资作锤,以张纯如的钢笔为凿,在好莱坞筑起的文化高墙上轰然劈开裂缝。这哪里是什么电影?这是西方历史霸权的宣战书!当摩尔饰演的魏特琳在安全区张开双臂时,当汉克斯扮演的拉贝举起染血的袖章时,全世界都看清了,他们在精心编织的文明叙事里,藏着多少刻意遗忘的尸骸!】
上一次收购奈飞成功就被成功蹭了一波,这招看来使得挺舒服,反正出了风头被针对的不是他。
他就是个啦啦队,只拉流量,不拉仇恨。
不过有时候还真的就需要这种起哄的家伙,不管他的目的是什么,在旁边帮个腔壮个声势总是好的。
小情侣在床上聊天打闹,哈维的一则信息发了过来。
刘伊妃探头笑道:“这回是真花钱了。”
“哈哈,不花钱不行啊,就算花了钱,我们也才算站在同一起跑线。”
俩人说话跟谜语似的,其实讲的是奥斯卡的最后公关,借着柏林这股东风,看能不能给犹太老白男评委们一点闪电战震撼。
奥斯卡最后投票截止一般都在一周以内,正常是五六天左右,除非有例外,譬如2025年因为洛杉矶的山火。
路老板点开外网,侧头跟怀里的刘伊妃调侃:“看看这钱花得怎么样,如果写得不好我要投诉他们。”
《纽约客》记者安东尼·莱恩撰文,他本身也是其他风向标奖的投票记者:
【当刘伊妃凝视镜头时,她让历史有了温度。不同于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历史的天空》以张纯如的微观视角切入,用学者的笔记本代替枪炮,用图书馆的尘埃代替硝烟。刘伊妃的表演充满‘学者型演员’的特质——她显然重走了张纯如的调研之路,否则不可能连翻动档案时的手指力度都如此精准。”】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雨珠顺着国会图书馆的穹顶滑落,刘伊妃望着玻璃幕墙上的双重倒影,左边是马尾辫素颜的调研者,右边是珍珠耳环摇曳的传记片女主。她摸出薄荷糖含住,这一幕被导演路称为“用甜蜜封印苦痛的世纪之吻”。】
“哇,这说的是我吗?这话是你说的吗?”刘伊妃看着杏眼圆睁,被西方职业妓者的职业操守震惊了。
路老板摊手:“不是,只能说这家伙业务太好了,下次还找他。”
就好像后世的BBC,以往拍东大是专盯着垃圾桶、棚户区,把价值不菲的四合院拍成贫民窟。
后来大金毛砍了这部分预算,东大再出现在BBC里的镜头就成了一派祥和的东方上国,和法新社的“帝国之黎明”有的一拼。
《好莱坞报道者》的金球奖投票记者斯科特·范伯格发文:
【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历史史诗,刘伊妃的表演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华裔花瓶’的刻板印象。她饰演的张纯如并非简单的‘受害者符号’,而是以学者式的克制与爆发力,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愤怒与脆弱。那段拆开恐吓包裹的戏份——她手指的颤抖、呼吸的凝滞,甚至药瓶滚落的细节,都堪称教科书级的崩溃表演,让人想起《钢琴家》中艾德里安·布洛迪的无声绝望。】
路老板看得啧啧称奇:“花钱就是不一样,虽然都是实话,但这帮记者写出来,就是对味。”
“路宽。”
“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