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场刊出炉,关门放赛博妲己(二合一为伊一伊可大佬加更) (9/14)
讲起自己邀他一叙的用意。
“路,下一部电影有没有什么计划。”
“暂时没有考虑,还有半年就是北平奥运会,一切以奥运会的优先级为准。”
丁格尔颔首:“是这样,德国联邦电影局现在有一个基金,相信你从迪特(科斯利克)这里听到过。”
“是的,去年科斯利克主席提过,但我们在德国的戏份很短,只有拉贝的几场戏,很快就杀青了。”
“考虑到手续繁琐,就没有申请这笔基金。”
按照原先的加护,电影是准备在2007年12月13号在金陵公映的。
拍摄日程很紧密,德国人又比较严谨固执,不好先上车再补票,于是作罢。
“我来给你详细介绍下这笔基金吧!”
丁格尔很看重这位声名显赫的中国导演,基金也需要这样名望的人来打响招牌,才能从好莱坞的虎口夺食。
“这笔基金是德国国家财政的拨款,只要影片在德国本土拍摄,进入基金计划的电影,每花费1欧元,我们DFFF会返还20美分。”
“根据影片申报的完税担保材料,我们最高可以提供低利率的贷款,最高可触及40%的资金上限。”
丁格尔说得很别扭,主要是考虑到外汇汇率的浮动,不好统一货币单位。
真正计算下来,按照当前的汇率,这个拍摄的返点大概在14%左右,但也是有上限的,不然很有可能被某个互联网科幻片巨无霸剧组生吃。
“去年我们花费了8000万美元左右,支持了90多部长片和纪录片的拍摄。”
“其中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国》之后的第一部长片《急速车手》,跟他们两年前的《V字仇杀队》,都是在德国牌制片厂贝尔贝斯格制片厂拍摄的。”
“我们前后一共提供了超过2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德国每个州还有单独的退税政策,组合起来非常优厚。”
丁格尔只是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剧组,其实这几年德国人吃一堑长一智,很是从好莱坞和加拿大抢了不少剧组。
除了沃卓斯基姐妹,还有《300壮士》、克里夫欧文的《国际组织》、凯特·温斯莱特的《阅读者》等等。
当然,这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
越大的剧组开支越高,在德国当地的消费和购买能力就越强。
根据德国联邦电影局的计算,在设施和电影基地最多的巴伐利亚州,这个投入和产出比高达450%。
DFFF每提供1.5美元的的资金,剧组平均在当地能支付6.7美元左右的物资和服务。
陆洋和郭帆听得面面相觑。
作为泛亚电影学院的学生,也算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过了,对于电影资金的获取难度心知肚明。
从国内到国外,像他们这样初出茅庐、几乎一部作品都没有的青年导演,想拿到处女座的第一桶金难于登天。
就算是亚影的学生,毕业后也不是都有拍长片的机会。
每个人需要提交剧本和勘景过后的预算书,等待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