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Grazie mille (3/5)
是汗,但脸上依旧保持着跟之前一样开朗的微笑。
陈诺签完名,合完影之后,问道:“她叫什么名字?”
餐厅老板顺着他目光看过去,有点紧张的说道:“她叫贝拉,是我们这边刚来的服务员。是不是她服务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对不起,陈先生,我立刻叫她过来向你道歉。我保证你下次过来,再也不会看到她。”
贝拉。
陈诺没有理会老板的话,他这时候酒劲有些上涌,一下子就想起了暮光之城。这部为他赚了最多钱的电影,里面的女主角也是叫这个名字。
这,或许还真是缘分呐。
……
……
2012年8月30日。
随着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电影《大师》作为开幕电影正式亮相,威尼斯电影节也随之正式拉开了帷幕。
而对电影《大师》的评价,也纷纷出炉。
《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娱乐周刊》、《好莱坞报道者》、《滚石》、《影音俱乐部》、《基督科学箴言报》、法国的《电影手册》、英国的《卫报》以及意大利的《电影评论》等多家权威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给出让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评价。
“电影艺术的复兴之作,电影爱好者的终极涅槃。”
“近年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
“对影像、节奏与情感掌控得炉火纯青,两位主演的表现堪称无懈可击。”
“导演以近乎挑衅的模糊叙事,将观众包裹在精神压迫与理性抗争之间,不断拉扯。”
“影片冷静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信仰体系、父子关系与师徒依附,并将其融合成一部冷酷而炙热的心理巨作。”
“令人窒息的视觉美感,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彻底颠覆,是对观众认知极限的挑战。”
“对个体崇拜、人性弱点、精神空虚的深刻揭示,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作为欧洲三大影展场刊的《银幕》,不仅把《大师》的海报作为次日的封面,还在内文中写道:“这是一部足以让诺陈的大满贯之梦就此止步的佳作,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的新作,但是一个普利兹克家族的三代业余导演,他能够拍出佳作的可能性,远小于其他可能。是的,我是想说,一部讲述中国移民的美国故事,很难让人提起兴致。除了陈的名字之外,你还能找到你想观赏它的理由吗?”
对于韦恩斯坦影业来说,看上去这一切都很完美。
可就在这一天,大西洋彼岸的LA的早上,总裁办公室附近却陷入了一片低气压。来往的员工都能听到,从那扇厚厚的隔音玻璃后,传出一连串暴怒狂躁的咆哮:
“%#¥!##@!#!#%@!!!”
没人知道他在骂谁,也没人敢问。哈维·韦恩斯坦对着空气中并不存在的某个“目标”,足足咆哮了十多分钟,直到气喘吁吁、声嘶力竭,才终于停了下来,但脸上的愤怒却依旧未消。
坐在他对面的鲍勃·韦恩斯坦一边用手巾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哈维……你该吃药了。”
“闭嘴吧,鲍勃!”哈维怒声打断,“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开玩笑!”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指着面前的电脑说道:“看看这个!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这么多耀眼的评价,在我们过去的作品里都难得一见!”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是绝对的天才!瓦昆·菲尼克斯,离开影坛几年后复出,结果演技不退反进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更不用说,他的奥斯卡影帝名副其实,还有艾米·亚当斯,劳拉·德恩……每个影评人都对她们在电影里的表现大加赞赏。”
“我刚看了威尼斯影展官方发布的媒体评分统计,在首轮参与评分的25家国际媒体中,有23家给了我们四星以上的高分评价!”
“这么一部十年难遇的佳作,我们把它送到了威尼斯,希望它在那里成为主角,成为焦点!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道:“可现在呢?除了这些杂志,谁在讨论它?啊?!现在他妈的网上那些人都在讨论什么?告诉我,鲍勃,是什么?”
“是…………”鲍勃·韦恩斯坦往哈维办公桌的电脑上看了一眼。
他当然知道那里显示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过来之前,他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摔了咖啡杯。
为了这些媒体评价,他们动用了很多老关系、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质量确实过硬,才堆出了这般密集而漂亮的高分好评。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目的当然不会单纯。
一方面,是他们惯用的操盘手法——先通过媒体口碑影响评委风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