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三十九集 王猛扪虱 (5/6)

不起。于是召皇弟慕容恪至榻前嘱道:朕病体虚弱,恐不能久矣。人生修短,乃命中注定,复有何憾!只是秦晋两国敌寇未灭,太子慕容暐年龄冲幼,恐无力承受社稷之重。我欲远追宋宣公后尘,将国家付卿,尔谓何如?

慕容恪泣拜说道:太子虽然年幼,但天性聪慧,胜残致治之主也,臣何敢干乱正统!

慕容儁:你我兄弟之间,不似那汉族君臣多诈,何用如此虚饰之辞乎?

慕容恪:臣非巧言虚饰,陛下若谓臣能荷担天下重任,某岂不能尽力辅佐少主!

慕容儁:若弟能如周公,我复何忧!李绩清迈忠荡,能任大事,卿可善待之。

言毕昏厥,慕容恪哭拜于地。

前燕光寿四年正月二十日,慕容儁扶病在邺城阅军,犹思欲令大司马慕容恪、司空阳鹜统领军队进犯东晋,一统中原,成就慕容鲜卑千秋霸业。

堪叹病魔不饶,阎罗来催,回宫后便至病笃。乃召慕容恪、阳鹜、司徒慕容评、领军将军慕舆根等人,至病榻前接受遗诏,辅佐朝政。

正月二十一日,慕容儁驾崩,时年四十二岁,在位十一年,谥号景昭皇帝。

太子慕容暐即皇帝位,改元延熙元年,以慕容恪为太宰,行周公辅政之事。慕容暐为人庸弱,由此国政皆决于慕容恪。

慕容恪欲依景昭皇帝临终之言,重任李绩为尚书右仆射,奏于燕帝。然而慕容暐因其在先帝之前曾有辱己之言,不肯从之。

李绩闻此,忧愤而卒。临终前谓其家人道:我不听先人之训,致有今日之辱。

因其父李产曾再三提醒,不可依老卖老,取笑后辈,李绩不听,至于得罪太子。

领军将军慕舆根自恃勋臣旧将,有目无主上之心,因劝慕容恪:公何不自取帝位?

慕容恪大惊:公其醉乎,出此妄语!

慕舆根见话不投机,惶惧而退。

慕容恪将此事告知吴王慕容垂,吴王欲引兵杀慕舆根,被慕容恪以先王新丧,宰辅间不宜自相残害为由劝止。

慕舆根却不肯罢休,自进宫来见太后可足浑,以及燕王,连慕容恪、慕容垂一并诬告:太宰、太傅将谋不轨,臣请率禁兵诛之。

太后偏信,便欲允准。皇帝慕容暐却不肯信,说道:二公皆国之亲贤,先帝委以托孤之重,必不肯乃尔。安知非是太师欲为乱耶!

慕舆根恨恨还府,见在朝中不被皇帝及同僚信任,又思恋故乡,谋欲引本部军东还。

慕容恪知之,乃密奏慕舆根罪状,请帝诏密杀慕舆根,并其余党二十余人。

当时邺都先帝大丧,朝内辅政大臣诛夷狼籍,一时内外汹惧。慕容恪举止如常,人不见其有忧色,每次出入殿中,一人随从而已。

有人提醒:公身为太宰,应以禁军严备安全,何轻忽如此耶!

慕容恪道:今人情危惧,当以安静镇之,奈何复自惊扰!

群臣闻此,于是朝中人心大安。

慕容恪虽掌大权,但谨慎严守朝廷之礼,兢兢业业,凡事与司徒慕容评商议而行,虚心待士,咨询善道,量才授任,人不逾位。

朝臣或有过失,则不显其状,往往宣而私责,令其改过。犯过者无不自愧,谨慎供职。

此后不久,南门守将来报:当初所征诸郡之兵集于邺城,及燕主阅兵而罢,至此互相心动,往往擅自散归,自邺城以南道路为之塞断。

慕容恪大惊,急以吴王慕容垂为征南将军,往镇蠡台;又令孙希、傅颜率骑兵二万,观兵河南,临淮而还。于是境内乃安,朝野稳定。

建熙二年二月,方士丁进受燕主慕容暐宠幸,欲求媚于太宰慕容恪,劝杀太傅慕容评。慕容恪大怒,奏收斩之,至此谄言不入于朝。

邺都之事,被细作传至江南。

桓温遂聚众将商议,诸将皆欲趁其国丧兴兵北伐。

桓温不以为然:慕容儁乃英特之士,临死时必托孤太原王慕容恪。慕容恪亦有大才,乃国之栋梁,善抚国家,能为将兵。以石季龙之勇,尚且为其所执,况如今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乎?慕容恪尚存,晋之所忧大矣,防之不及,我不敢进击。

由是未敢起兵犯燕。因闻谢万之兄谢安贤能,遂征拜为司马,凡有军国大事,悉皆咨之。

镜头闪回,补叙谢安之事。

字幕: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太常谢裒第三子、镇西将军谢尚从弟。

谢安四岁时,名士桓彝见而大为赞赏:此子风采秀达,将来不弱于王东海(王承)也。

然而谢安洁身自好,不欲凭借出身门第及家族名望猎取官禄,故此不愿随意出仕。朝廷初召谢安入司徒府,授佐著作郎,谢安鄙其微职,便以有病为辞。

其后为避朝廷征召,谢安干脆隐居到会稽郡东山,与王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四合院:小爷七岁,吹牛成真 告别与再见,人生背靠背 元灵标 异灵启世 退休后我在空间开客栈 假千金重生断亲后,成飞升第一人 反派不是仙子咋都倒贴 人在末世,熔炼万物! 灵幻大陆之废柴逆袭天尊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相关推荐: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大明:开局造反,逼老朱退位! 人在王牌部队:退兵顾一野! 明末的王朴 我,中东国王,枪决鹰酱偷油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