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十九集 三路西征 (4/6)

汉军大至,急遣兵马来救壶关,晚了一步,王弥与刘聪已度关西去。刘琨急报入京,怀帝览奏大惧,急召群臣会议,令大将军苟晞调兵拒之。

苟晞奉旨,出就公府大堂,连发将令:遣河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二人引兵五万,往击汉军;檄令荆州南刺史王澄率军赶赴京都,自南翼阻击王弥;自带一军出洛阳东门,扎营城外三十里处,以待迎击匈奴北师。

镜头转换,三路大军出征,迎击汉军。

按下其他两路,先说王旷、施融二将奉令,先引五万精锐大军,东济黄河迎敌。

依王旷之意,便欲长驱而进,寻找刘聪主力约战。

施融谏道:将军不可。胡虏骑兵勇悍,善于平野作战;今其乘险间出,我当阻水以守,依山势而拒,则可使其精骑无施其技,必能胜之。

王旷闻言大怒:胡寇已经入关,天子卧不安席,等我去救。今大将军委我等击贼,某恨不得一战而擒,岂能固垒以待?我意决矣,公其勿阻!

于是驱兵急进,挥军逾越太行山,与汉军相遇于长平。

刘聪正行军间,见有敌兵来阻,喝令上前冲杀。河南军日夜兼程而进,至此已是人困马乏,便如强弩之末,与汉军精骑果然一触即溃。

王旷等皆战死于乱军之中,败众尽降汉军。

河南一路援军至此全军覆没,按下不表;再说荆州援军,在刺史王澄引领之下,一路沿沔水西上,打听汉军行动去向,欲自南侧袭之,好解洛阳之围。

字幕:王澄字平子,琅琊临沂人,西晋名士,乃太尉王衍之弟,司徒王戎堂弟。

镜头闪回,叙述王澄来历。

王澄出身世族,颇有盛名,勇力过人,雅好清谈。然而为人举止放诞,不拘礼俗,甚至有脱衣赤身以标新立异之举,因此反为兄长王衍所赞赏。

王衍妻郭氏性情贪鄙,令婢女去路上担粪灌田。当时王澄年仅十四岁,谏其嫂应自重世家身份,休如此胡为,让人轻看。

郭氏大怒,喝斥道:昔夫人临终之日,以小郎嘱新妇,未闻以新妇嘱小郎也。

因捉王澄衣领,想要殴打。王澄不料新嫂如此凶悍,急忙挣脱,跨出窗外逃走。

王衍向来十分推崇王敦、庾敳及王澄之才,尤重己弟王澄,及曾向世人品评道:今天下之才,阿平第一,子嵩第二,处仲第三。

阿平者,即说王澄。

凡经王澄所过目之文题,王衍便说:已经平子之目,我复何言。

王澄曾对王衍说道:兄形似道,而神锋太俊。

王衍则答:诚不如卿落落穆穆然也。

王澄调任荆州刺史,朝中百官前往送行,王澄却上树掏取鹊巢,旁若无人。

可惜似此落拓不羁,超凡脱俗之才,偏又生性不恤下民,对流民尤其鄙恶,毫不留情。

王澄此时虽任荆州刺史要职,负军国之重,但平素不理政事,日夜饮酒,终使荆州大乱,导致流民群起而叛。王澄恃其计谋,袭杀流民之众八千余人。

流民遭受重创,便推杜弢为首,将王澄视为寇仇,皆欲杀之而后快。王如之叛,其实亦为王澄强逼遣返回乡所迫,故此有切齿之仇。

闪回结束。王澄率军西向,渐近襄阳。

王如此时正引兵攻打襄阳,闻听王澄经此西进,不由暗道:此天使我得报大仇!

遂令严嶷率军继续围困襄阳,自引一半人马前至沔水南岸埋伏,藏于苇丛之中,等待王澄军到来。

天向晚时,只听远处蹄声杂踏,王澄引领荆州军施施然而至,全无防备。

王如下令:放箭!

于是万箭齐发,如同猬集。荆州军立刻倒下一片,行伍大乱。

王如再令:刺杀!

民军闻令跃出苇丛,皆挺长矛乱刺,大叫:只要王澄性命,余者投降免死!

荆州军闻听,大半弃械投降。

王如驰马四顾,来寻王澄,欲亲斩之,为被杀流民报仇。

哪知王澄倒甚乖巧,早将盔甲脱了,弃之苇丛,率十数个亲随弃军而走。于是一路逃至建邺,去投族兄王衍及琅琊王司马睿而去,从此再也不想西上洛阳勤王之事。

王如杀败高澄而回,但久攻襄阳不下,军中终因缺粮大饥。

部下党羽因分粮不均,于是各引部兵,互相攻夺。

城内守军见状,遂大开城门出战,王如军大溃,四散奔逃。琅琊王急派官军趁机进剿,尽收王如属下。

王如部众丧尽,只得来向王敦投降。

王敦从弟王棱喜爱王如勇猛,请赐为部将。

王敦:此人奸险蛮悍,难以教养,你性情急躁,不能宽容待彼,则反为祸根。

王棱:我以恩义待他,有何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四合院:小爷七岁,吹牛成真 告别与再见,人生背靠背 元灵标 异灵启世 退休后我在空间开客栈 假千金重生断亲后,成飞升第一人 反派不是仙子咋都倒贴 人在末世,熔炼万物! 灵幻大陆之废柴逆袭天尊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相关推荐: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大明:开局造反,逼老朱退位! 人在王牌部队:退兵顾一野! 明末的王朴 我,中东国王,枪决鹰酱偷油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