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集 改刺为牧 (6/7)
字君郎,江夏郡竟陵县人,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初以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画外音:刘焉上此奏章,实怀私心,是欲远离朝廷,求为一州之牧。汉末诸侯割据分争局面形成,刘焉实为始作俑者。
刘焉见天子准许改刺为牧,便欲再奏,自求为交趾牧,以远离朝廷,避免卷入党争。
侍中董扶善于天文易测,并会望气,私谓刘焉道: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
刘焉又惊又喜,乃更改奏疏,求为益州牧。
时逢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达于朝廷。汉灵帝尚谓刘焉欲为朝廷分忧,遂准其奏,当即拜为益州牧。同时又封二卿,使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
三人受封,辞帝出京。董扶因知京师将要大乱,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职,随同刘焉入蜀。
当时由洛阳入蜀,向有水旱两条通道,旱路取道陇西南下汉中,水路取道南郡溯江而上。刘焉因闻陇西兵乱,遂与众人径取南路而行,水陆兼程。
至荆州之时,有人自川中而来,报说益州百姓马相、赵祗等于绵竹起兵,自称黄巾军,杀死益州刺史郤俭,复又进攻巴郡、犍为。蜀中因此大乱,入川之路不通。
又说马相只一月之间,便攻略巴蜀三郡,自称天子,有兵数万人众,势不可当。
刘焉闻说大惊,进退失据,遂止于荆州地界,以观风向。
其后不久,益州从事贾龙集聚州郡兵马,将马相叛军扑灭。于是谫除残盗余匪,精选吏卒出川,往荆州迎接刘焉入蜀。
刘焉于是率众入川,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以收人心。
镜头转换,按下刘焉入蜀,复说朝堂之事。
刘焉离京未久,中原突降暴雨,旬日不停,以至天下七大郡国洪水成灾。
时有故太傅陈蕃之子陈逸,为避家乡水灾,自汝南一路北上,来拜冀州刺史王芬。
字幕:王芬,字文祖,东平郡寿张县人。陈蕃门徒,君子党“八厨”之一。桓帝时期受累于党锢之祸,四处流亡。汉灵帝继位,得到重用,出任冀州刺史,颇有政绩。
王芬闻说恩师之子到来,亲自出府相迎,登堂入室,延至客座。时逢术士襄楷在坐,引见已毕,闲谈士林人物,并论天灾频仍,何时得息。
襄楷忽道:七郡发水,是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及中常侍等,此番真将被族灭矣。
陈逸因父亲死于宦官之手,闻言暗喜。王芬也对朝中诸宦恨入骨髓,当即接口道:若果然天意如此,某愿为天下黎民驱除此班奸贼,以靖朝廷!
襄楷去后,王芬因请陈逸发书,与南阳郡豪族许攸、沛国人周旌等豪杰联合,上书朝廷,声言黑山贼攻劫郡县,奏请起兵进讨,欲借此为由,聚兵起事。
数日之后,朝廷诏命未复,忽京中眼线来报,说天子将欲北巡河间旧宅。王芬闻报大喜,因对陈逸说道:天不欺我,果应其兆!
于是聚齐同党众人,谋划发动兵变徼劫銮驾,先尽诛随驾出巡之诸常侍、黄门,再废灵帝刘宏,更立汉宗室合肥侯为帝,另改乾坤。
谋划已定,王芬遣人至京,寄密书予好友曹操,约请其以西园尉兵为应,共举大事。
曹操即刻回书劝阻:夫废立之事,自古是为天下至不祥者。古人有权其成败、计其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霍皆怀至忠之诚,据宰辅之势,因秉政之重,同众人之欲,故能计从事立。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王芬见曹操不从,又召请平原郡高唐县名士华歆、陶丘洪二人,前来共定大计。
陶丘洪得书欲行,华歆阻止道: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王芬性疏而不武,此事必不能成,反遗害自身,我兄休去。
陶丘洪向来信服华歆才能,闻谏乃止。
灵帝将要启行北巡前夜,忽闻宫中嚷说,见北方夜半有赤气,连贯东西竟天,良久不散。次日上朝,乃以此事询问群臣,吉凶如何。
太史上言:臣于夜来已有占算,此主北方将有阴谋,不利于陛下。
灵帝惧死,乃中止北巡旧宅计划。并传旨敕令王芬罢兵息战,随后诏征入朝。
王芬大惧,以为密谋泄露,于是自解印绶亡走,行至平原自杀。
字幕:中平五年秋七月,拜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以接替南阳樊陵之职。
同年八月,见天下兵戈渐息,而大将军何进不愿上缴兵符令玺,灵帝引以为忧。
中常侍张让、蹇硕等揣摩帝意,建议在西园成立统帅部,组织新军,以分何进兵权。
灵帝大喜,遂纳其计,诏命筹建西园禁所,共设八部校尉,分管诸军,号为“西园八尉”。张让、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