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集 喋血玉门 (5/7)
br/>
太守王寻不能抵敌,弃城而逃,一直逃奔楪榆(今大理之北)。
哀牢王又发步骑军三千余人再攻博南,一路焚烧民房,肆意劫掠。
博南郡守向洛阳发书告急,汉章帝闻报大怒,诏命募发越隽、益州、永昌夷,以及驻守汉兵共计九千余众,进讨哀牢国。
建初三年春,邪龙县昆明夷卤承应募为将,率种人与诸郡兵进攻博南,大破哀牢叛军。类牢终被诛杀,传首洛阳。
章帝封卤承为破虏傍邑侯,赐帛万匹。
画外音:哀牢国由傣族先民闽人建立,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个傣族政权,也是形成当今傣族重要载体。早在战国时期,怒江与澜沧江之间闽人邦国以“勐掌”为中心,组成联盟国家,后逐渐向东、西、南三个方向扩展。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勐掌记作乘象国。其国至鼎盛时,东起云岭山脉,西到伊洛瓦底江,北抵青藏高原南麓,南达掸邦高原中南部。汉宣帝时征服云南中部蛮族,中国始与勐掌接触,由此将其称作哀牢国。
字幕:东汉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率其七十七个属国,五十五万多人归附东土,朝廷于此设为永昌郡;至建初三年卤承阵斩哀牢王类牢,其王族残余势力便西渡怒江。数年后,怒江以西哀牢人名唤邑国者,在伊洛瓦底江东岸渡口达光重组联盟国家,《后汉书》等汉文典籍将此国记作“掸国”。直至七百年后唐玄宗时,哀牢夷再次崛起,礼社江上游哀牢夷蒙舍征服周边小邦,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国。
闪回结束,镜头转换。按下西南,复说陇西。
建初元年,金城郡安夷县吏抢夺卑湳种羌妇人为妻,为其夫所杀,然后远遁。
安夷长宗延率军追出塞外,种羌族人又杀宗延,与勒姐、吾良二种羌部族联合反叛。
烧当羌豪强迷吾遂率诸种人俱反,打败金城太守郝崇。又与封羌豪布桥联合,合兵共率五万人众,进犯陇西、汉阳。
汉章帝闻变,急下诏令:命傅育为护羌校尉,自安夷徙居临羌;又派行车骑将军马防、长水校尉耿恭率领大军,前往征讨。
字幕:马防,伏波将军马援次子,明德太后之弟,当今天子舅父。
二将领旨率兵西征,军队到达冀县。
哨马来报:布桥等羌人围攻临洮甚急,请速发兵救援。
马防闻报,便与耿恭商议:既是如此,先去援救临洮如何?
耿恭说道:自当如此。但恐前途险远,车马不能并排行走,救之不及。
马防唤过两名司马副将:着你二人各领三百骑兵,分为前后两军,兼道而进,距离临洮十多里处屯住,分为两处,成犄角形势;趁夜虚设营栅,多树旗帜,扬言大军天亮进攻。
副将声喏,领命而去,分别依计行事。
羌人自有哨探,见此情状,急驰回报告布桥:汉军犹如神兵天降,且人多势众,查点旗帜,怕不有上万人马?我等实在无法阻挡!
布桥闻报大惊,计无可施。
稍待片刻,只见东方晨曦已现,雾锁群山,只听鼓角大震,喊声连天,雾幕中只见影影绰绰,有无数汉军骑兵奔驰而来。
布桥惊慌,急命羌人解围撤退,未料羌人没有军纪,约束不住,撤退转为四散奔逃。
汉军二司马副将只在雾中呐喊,不敢穷追。过不多时,马防率领大军赶到,乘势追击,杀死羌人四千多人,最终解除临洮之围。
临洮守将开城迎入,将马防请入府衙,感谢援救之恩。
马防逊谢,分派诸将四出,宣布汉朝天子威德,专以恩威信誉待人,休要多所杀伤。未过旬日,羌人烧当部落全部投降,只有布桥等二万余人屯驻临洮西南望曲谷,观望风色。
建初二年十二月,羌人在和罗谷打败耿恭麾下司马以及陇西长史,汉军数百人战死。
马防闻报不理,命三军大张旗鼓在城中过年。诸部羌人皆都麻痹大意,不设防备。
来年春天,马防立即调兵遣将,三路兵出:派司马夏骏率五千人从大路抄至羌人前方,以为疑兵;使司马马彭暗率五千人从小路疾进,攻击羌人要隘;同时命令将兵长史李调等率领四千军马,绕到羌人西侧,分兵合击。
三路汉军一起攻击,遂大败羌人,斩获一千多人,缴获牛羊十余万头。
羌人退走,夏骏紧追不舍,反被羌人回击打败。
马防亲自领兵赶来,战于索西,再次大败迷吾、布桥联军。
布桥连战连败,被逼无奈,只得率领部落万余人投降汉军。临洮、索西、迷吾等诸羌群龙无首,也都遣使前至汉营,向马防献质投诚。
马防准纳诸羌之降,随即命令征集壮丁民夫,修筑索西城,迁陇西南部都尉驻屯于此,并全部恢复诸亭侯,以管理陇西羌民。
由此诸羌之乱基本平定,马防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