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五十九集 班超征西 (5/6)

、益州刺史廉丹。

镜头闪回,叙述廉范生平。

廉范出身名将之家,继承父祖之风,武艺卓绝,深谙兵法,为人仗义豪侠,知恩必报。

廉范父亲未曾出仕,因此史册未载其名。因遭公孙述及延岑战乱死在蜀汉,尸骸不能归葬故里。廉范当时年幼,于是流离借居西州,后来辗转返归故乡。

年十五岁时,与家仆到西州接回父亲灵柩,收拾骨殖以归。

蜀郡太守张穆原是廉丹旧部,闻讯大为感动,送给财物以及车辆,助廉范移葬父骨。廉范不肯接受,与门客徒步而行,轮流肩背亡父灵柩,自成都返回葭萌关。

蜀郡中人闻说廉范孝行,皆都交口称赞。有船家张叟,不忍他主仆千里步行,坚执请入舟中,一路相送北上。未料船行中途触礁沉没,船上众人皆都赴水上岸。

惟有廉范怀抱父亲灵柩入水,至死不肯撒手。张叟及船工众人以长杆将廉范钩出,幸免于死,父柩亦未曾失落,旁观众人无不惊叹讶异。

廉范千里步行背负父骨归葬故里,后人皆谓其为孝子典范,并撰诗赞曰:亲丧徒步负,万里历岷峨。何事今人说,惟知襦袴歌。

廉范安葬父亲,守孝完毕,到京城洛阳学习,奉博士薛汉为师。

京兆、陇西二郡闻其孝行,争相聘请为官,廉范以学业未就不肯接受。求学期间,与洛阳人庆鸿结识,遂为刎颈之交。时人赞道:昔有管鲍,今有庆廉。

廉范学业有成,被陇西太守邓融聘为功曹,相待甚厚。后逢邓融获罪,被朝廷审查,因朝中无人,无力辩冤。廉范却在此时托病请辞,扬长而去。

邓融由此深为怨恨,对家人叹道:廉叔度空有贤名,未料竟是如此凉薄之辈也。

廉范离开陇西,东至洛阳,更名为范承,自请担任廷尉狱卒。

廷尉府吏见其熟悉法律典章,由是应允其请。其后不久,邓融被押解洛阳入狱,正归廉范管理。廉范尽心侍奉,非常勤劳,如对父母。

邓融观其面容,不由奇道:世间竟有面貌如此相同者耶?某观你酷似我旧部廉某。

廉范斥道:公因困窘,看花眼矣。

此后不再与之交谈,却于暗中上下打点,使邓融告病,申请出监就医,廷尉终于许可。廉范又为其租房赡养,每日探视照顾,直到邓融病死,都不说明自己身份。

邓融死后,廉范又亲自赶车,送邓融灵柩回到原籍南阳,安葬完毕离开。

廉范回到洛阳,忽闻恩师博士薛汉因受诏校定图谶,不幸牵入楚王刘英谋逆一案,以至下狱而死。故人门生都不敢前往探视,只有廉范替恩师收殓安葬。

有司官吏将此事报于天子,明帝大怒,召廉范入宫责道:薛汉与楚王同谋,惑乱天下,卿何敢替其收殓下葬?

廉范叩头奏道:臣谓薛汉认罪伏诛,已偿其过。臣不忍师生情谊殓之,罪该万死。

皇帝息怒问道:卿是廉颇之后乎?与右将军廉褒、大司马廉丹何亲?

廉范奏道:廉褒是我曾祖,廉丹乃是祖父。

皇帝说道:将门虎子,难怪卿胆敢如此。

于是非但不怪,并加赏赐。廉范因此出名,被推荐为秀才,数月之后升任云中太守。

闪回结束,云中府衙。

门将来报太守廉范:匈奴大举进兵入关,烽火连天,势不可当,请令定夺。

廉范闻报,遂命擂鼓聚将,与群僚计议应敌之策。

属吏建议:依照汉朝旧例,各边镇若遇来犯之敌,且人数超过五千,各镇就应发书向邻郡求救。今匈奴来势凶猛,势不能敌,请发救书于邻郡,是为上策。

廉范:诸公此非善计。既是敌势迅猛,若见我请求别郡之兵来援,必知城中兵寡势弱,反并力攻打,救兵何及?公等勿忧,且看某以计退之。

遂布置四门守卫,亲率士卒上城御敌。

不一时探马来报:敌骑至矣,距城只有二十余里。

廉范抬头看天,见夕阳已落,晚霞渐隐,正是傍晚时节。由是传令:命城上所有士兵,各绑两个火把点燃,高举过顶,来回摆动,不得违误。

一声令下,无数火把燃起,遍布四面城墙,宛若游龙,灿如繁星。

天色黑透之时,敌骑大至。远见城上火光甚盛,以为汉兵救援已经到来入城,由是不敢夜间攻城,权且扎下营盘。各部大人相互商量,震惊欲退。

廉范在城头仔细观察,见匈奴兵阵角旗帜移动,知道是要退军。于是尽出库中牛酒,犒劳士兵,并传将令:众军饱餐战饭,然后击鼓鸣角,开城杀出!

时当凌晨,云中城门大开,汉军尽出,声喊如雷,地动山摇,冲向敌阵。

匈奴军正在惶惑迷离之际,不知有多少兵马来袭,遂上马奔走,不成队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四合院:小爷七岁,吹牛成真 告别与再见,人生背靠背 元灵标 异灵启世 退休后我在空间开客栈 假千金重生断亲后,成飞升第一人 反派不是仙子咋都倒贴 人在末世,熔炼万物! 灵幻大陆之废柴逆袭天尊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相关推荐: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大明:开局造反,逼老朱退位! 人在王牌部队:退兵顾一野! 明末的王朴 我,中东国王,枪决鹰酱偷油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