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自嘲? (5/6)
/> 高考就这样来临。
6月7日,晴。
火炉城市名不虚传,太阳下,知了的声音更多了三分燥热。
“幺儿,莫紧张…妈和弟弟都在门口等你,好好考!”
考场门口,于春燕比陈学兵紧张得多,她在一本《读者》上看到一篇《高考时父母应该为孩子做的十件事》,其中一条就是“提供情感支持”。
她把陈学兵的文具袋检查了一遍,又憋了半天,拉着陈学兵支支吾吾道:“妈妈爱你!”
“咝…”陈学兵脚趾头都抓紧了,浑身都在起鸡皮疙瘩,又不好拂了老妈的雅兴。
好在周围的父母都在对着孩子酸言酸语,刚才还看到一个男人拉着孩子的手老泪纵横。
这年头,孩子的高考是绝大多数家庭最重要的事,两口子想离婚都得等到孩子考完再排档期。
陈学兵晓得老妈的紧张,又看着逐渐高升的太阳,只能道:
“等啥子等?我又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你回家给我冰块西瓜,给我做点好吃的,我回来要吃。”
“行,行!你要吃啥子,妈都给你做。”于春燕正念叨着,发现儿子已经往考场里走,赶紧又大声喊道:
“幺儿!这两天不能吃西瓜呦!谨防拉肚子!”
……
陈学兵闭目养神,静等发卷。
答卷前的状态调整,任颖已经给他培训过无数遍。
等拿到语文卷子,他迅速翻看了一下默写,阅读,作文题,以便考试中途思考。
还好,默写五个题,有三题会,李清照的《声声慢》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废了,完全没印象。
阅读太长,只略微扫了一眼几个问题的内容。
作文,这个有意思了。
竟然是两个题。
一个是《筷子》,200字。(10分)
一个是《自嘲》,600字。(50分)
《筷子》,这题基本有个标准答案,就是写团结一类的,200字,也就当个阅读大题做了。
《自嘲》。
有些小众的立意。
陈学兵做题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篇作文的内容。
其实任颖给他培训过许多种议论文的格式,这个格式最公式化,也最好写。
名人名言开头,名人事迹提出论点,排比来一段,反证又来一段,最后再搞一段名言,字迹工整,别搞出错别字,差不多就是48分以上的水平了(总分60)。
但他看着这个题目,忽然不太想议论何为自嘲。
他想自嘲。
记叙文…怎么写来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