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伦敦,芯片,架构 (2/5)
sp; 美国这些年疯狂搞事,一是给军工集团谋福利,二则为了搞欧元,维持美元霸权,三是让全世界,主要是欧洲的避险资金进入美国怀抱。
也因此,这些年的911,中东帝国坟场,美元欧元暗斗牵制了老美大量的精力,给了中国畅快发展贸易的十年。
三年后,由高盛包装的希腊债务危机彻底爆发,索罗斯又趁机带头做空,欧元区内部发生“救不救”,“留不留”的严重分歧,内部秩序乱了,希腊又带动“欧猪五国(南欧债务国简称PIIGS)”开始拖后腿,欧元大幅度丧失竞争力,本在08年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的美国金融机构通过做空欧洲大幅度回血,美元指数回升,美国的战略重心才重返亚太,介入东亚经济整合,制造安全议题。
招数其实还是没变。
不过这次的对手不是散装的欧洲,对手周边也是东亚怪物房,老美在这里吃过更大的亏,通过物理战争手段引发动荡制造美元回流的方式不好用了,只能把小弟们召集起来,扩大经济摩擦,下一个十年间,逐渐引发了新的世界秩序——逆全球化。
欧洲这地方,对美国一直有点不切实际的幻想,觉得大家至少是一起收割世界的结拜兄弟,结果却被老美当成主菜,趴在身上狠狠的吸,放血的管子还插了两根,金融和石油。
英国不同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确立海上霸权,逐渐成为拥有半个地球殖民地的老大哥,北美最早的殖民者和掌权者就是英格兰和苏格兰人,跟美国是有血缘的盎格鲁撒克逊兄弟,版图又是海上孤岛,独立于欧洲大陆之外,一直有点自己的想法。
不过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曾经的外部领地逐渐脱离,主体的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只有24万平方公里,跟广西一样大,后来居然还搞大公投,被民意裹挟脱欧,GDP十几年不增长,越混越出圈。
陈学兵思绪转动,看着下面老楼新楼杂乱无章的城市规划,这个小地方居然有一部300年世界史,觉得很有意思。
话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政府就派人来中国展示工业革命成果了,还留下了记录,就算乾隆那会老糊涂了,可后面的三个皇帝嘉庆、道光、咸丰工作态度都算勤恳过,干了60来年,居然没有一个搞工业的,后面的同治又是个专心致志的嫖客,唯一一个有点想法的光绪还被姨妈临走时一起带走了,清朝的命也是够薄的。
这下面有些建筑,可能在李鸿章出海的时候就存在了吧?
李鸿章当时看到的美国,是否跟如今的英国有些许相似?
但这些建筑已经不能再让人感到恐惧了。
陈学兵只觉得有些超越强国的安全感和这一切来之不易,存之也不易的警惕感。
有人说出国能让人爱国,他这一刻觉得很有道理,不过这句话是对于了解自身民族历史的人而言的。
前世他没多大能力,想过逃离国内,到国外当个小包工头,认真思索时却又对未来充满迷茫。
活在异国他乡,没什么意思。
这一世,他还要走出去。
不过心态已经截然不同了。
——他其实挺喜欢那些风景的,但手续太麻烦了,逛的时候,最好不用出国。
酒店门口,柴油味裹着冷风。
红色双层巴士碾过积水,背面贴着一则广告:华为&英国电信的企业标志和3G基站标志,海报下方还有个穿曼联球衣的男孩在玩诺基亚N9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