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和黄,地王 (2/4)
p; 毕亚雄安排手下去洗车,结果没一会,人回来了。
“毕总!这车第一次保养是多少公里啊?”
“五千!这车才买了几天啊!怎么就要保养了?我之前.不是只跑了一趟绵阳吗?顶多四百公里啊!”
“现在都2300公里了!那董事长这趟出去跑了1900公里??他不会开去北方了吧?”
“.”
陈学兵在酒店睡了大半天。
这趟出去,他从北川跑到文川,而后到了阿坝的州府马尔康。
行程并非直线,而是穿越了许多北川和阿坝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区,他走上了广袤无垠213国道,领略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了解了许多事情。
两地皆有数万的羌族人口,皆是全国最大的羌民族集中聚居区之一,北川少数民族以羌为主,文川除了羌,还有藏,而且大量与汉人结合,虽然汉化,但大量同族的存在仍让他们保持许多少数民族的习惯。
羌藏之间还有着许多共同的文化传承,像锅庄舞,就是羌藏共同的祭祀舞蹈,两族的绣娘承担着民族服饰的制作。
绣娘群体长期存在,但多为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生产,至今未出现羌绣企业或合作社。
藏绣,倒是有了青海的“贵南藏绣”,海南的“宗喀藏绣公司”,LS的“墨脱工坊”,整合农牧区绣娘资源,对接旅游纪念品市场。
他找到了切入口,不仅能搬迁北川人口,还有文川。
不过,这件事不适合他来做,应该找个专业的。
做这件事就不用这么急了,还有时间,很多时间。
这也为他的焦虑赢得了时间,接下来可以稳扎稳打。
时间逐渐近元旦。
公历,快翻年了。
青羊指挥部的办公室越来越满。
股安很舍得为人才出价,葛洲坝系的人脉亦布满建筑行业,许多中字头的人才被挖来这里。
新来的采购部总监叫白宁,来自中铁十二局,四川遂宁人,是毕亚雄的朋友推荐来的,陈学兵亲自面的试。
四十岁的女人,对于先进工程技术如数家珍,懂得数据化管理,对建材行情更是了若指掌,言谈细致而简练,仅聊了一小时,陈学兵便给她定了岗。
上任第一天,了解完项目情况以后便拟出了一份招聘名单,生产部,仓储部,质检部,财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各个部门对应的人才要求细致得过分,并要求总指挥部来解决,搞得毕亚雄都不得不向陈学兵求援。
陈学兵看完又找她聊,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多人。
她提出:采购部门应该公司化。
而后列举了采购公司化的十余条理由,涉及效率,集中管理,风险独立,成本控制,供应链融资等方面,说得陈学兵和毕亚雄哑口无言。
陈学兵内心是很喜欢敢主动要权,有冲劲的干将,但还是假意与毕亚雄商量了一番,才板着脸说让她先干,以观后效。
几天后,毕亚雄便对她作出了初步评价:视野开阔,强悍精明,就是喜欢冷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