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造势 (2/5)
汇兑换。
否则人民币需求越来越大,汇率急剧升高,中国生产商出口的东西挣了外币,拿回来换的钱少了,相对来说是一种成本增加,对中国的外贸产业发展不利。
央行的核心工作就是稳汇率,高了不行,低了不行,求的是稳,稳到让大家可以慢慢调整贸易合同,让生意好做。
但人民币印了,汇率一时稳下来了,外汇却是流动的,进来了也会出去,增发的货币迟早会导致流动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也要有个去处才能让物价稳定,房地产作为吸纳过剩资金的资金池,客观上缓解了物价全面上涨的压力。
这样的逐步推高,也可以把中国土地带到它应有的价值定位,避免高速发展过程中土地被国外投机资本廉价收购,同时带来信用扩张。
这就是核心资产重新定价。
从地方来讲,94年开始的税改,央地财政博弈带来了土地财政的开端,地方政府也亟需土地增值来提高可支配财政资金。
银行也想发展。
方方面面都有需要,推手极多。
当然,这么玩是有风险的,市场过热不是这么容易停下来,风险在后世已经逐一展现。
但在当下,这套策略仍有必要,中国GDP还在世界第四,完全没有达到该有的位置,所以国家虽在逐步套缰绳,却并未套得太满。
陈学兵讲得浅显,胸中却对未来的经济有着清晰的短、中、长的判断。
房地产,可以做到2015。
基建,则要一直做下去,只是要越做越高端,以技术为导向,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向全球。
不过眼前陈学兵透露的这点粗浅的东西,已让叶远西心中叹服,原来顶尖的商人是如此宏观的想问题。
误解了,实在有点误解了。
“那陈总认为,房地产以后,人民币的锚定物会是什么方向?股市?”
叶总被启发,想问题也深入起来,更想一窥大人物的思想。
陈学兵笑了一笑,简洁却精准地透露道:“未来的货币锚必然是多样化的,央行发币的依据也不会再按照外汇占款被动发币,而是要有一个具备主动性的工具,这个工具西方已经有了,国债。我猜测,以后国债的投资的方向,就是活水的方向。”
关注国债,是他重生前的炒股秘诀,当然,除了投向,还有国债密集发行期带来的股市抽水效应。
国债作为一个非常具备主动性的调控工具,在2024以后的经济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国债市场化操作机制,这恐怕也是我国学习美西方经济体制的最后一步。
该学的已经学到顶了,之后要全靠自己摸索,走出一条让别人亦步亦趋的路了。
数字资产,碳配额(减排或者花钱),证券保险互换便利(证券死资产兑换央行活钱),都是新方向。
“国债.”叶远西恍然:“上次发国债.还是十年前吧?”
陈学兵点头:“97年金融危机导致四大行资本金不足,98年发了2700亿,补充四大行本金.下一次很快就要来了,财政部发布消息,年后要发布首期凭证式国债。”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