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股安建设之始 (4/5)
nbsp; “公司业务以后要分成两个板块,一个是土建,一个是房地产。”
“这两个业务,我们都不搞劳务分包。要保证施工质量和项目利润,必须自己带队伍,这个想法,我是从始至终都没变的。”
“但是发展的方向有所变化,我们的建设集团一方面要通过房地产和建筑业务创造资金流,一方面要向公司的科技战略服务。”
“简单说,超大型厂房建设能力,园区建造能力,房地产,日后还要配合奇点和展讯公司,向数字化科技展示的基建方向进发,比如数据化城市,我把它命名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小区。”
“这里面需要的人才就多了,你要按照房地产公司的方向去扩张,肯定不行。”
“而且每个项目有它独特的建筑属性,而且有地域划分。所以以后我们的每个项目,要尽量通过收购地方的专项公司,成立当地项目部来完成,收购业务要走在项目签约前面。”
这样的模式才是大型建筑公司发展的方向,前世陈学兵一直想这样做,但没这个实力。
现在有钱了,他才敢这么提出来。
于春尹也眼神一亮,立刻点头:“要这么干,就轻松多了,我还一直在想这个公司怎么往外走。”
陈学兵喝了口水,继续说道:“所以建设总公司的人才结构要向多样化调整。”
“建筑队伍方面,我们要培养一支由不同工种带班组长构成的攻坚组,这个队伍要随时能拉得出去,不仅能带队伍,还要能亲自上手,顶得起抢工期的任务,这个队伍要按行业标准高发20%-30%的固定工薪。”
“另外要有项目经理,还要有通信、互联网、材料,特殊结构专家一类的人才,这些人才要懂得和建筑行业配合,不好找,但是我们有公司收购这个渠道,地方专项公司收购以后,等项目结束了,人才可以提纯,吸纳进集团,或者有技术能力的公司可以保留架构,等待进入其他项目。”
“股安建设,以后可能有上百个子公司,孙公司。”
于春尹咂咂嘴:“那要多少钱啊?有这么多项目?”
陈学兵笑了:“一个BT类城市项目起码十几个工段,只要我们有钱搞总承包,有钱拿地搞自主建设,项目多的是,而且不用求人,现在钱的来源都已经搞定了,你还担心什么?我们长征这块牌子要做信托,多的是投资人。”
于春尹脸上乐开了花:“你准备搞多少钱进来?”
“够你花。”陈学兵笃定地道,“业务管理上我去请高手,至少保证一个总经理和一个常务副总,技术上我们先跟重交大合作,明天我就去谈。”
于春尹凝眉:“明天周末,这么急?”
“呵呵,我不是跟你说虚的,第一个项目我已经找到了,京东方六代线建设,总投资超150亿,建筑主体评估超过40亿,中建三局承担主体,但我们不是分包,是次总包,切割大约四分之一的工程内容来做,项目利润不低,至少是20%以上,而且有我在,不用担心结算问题,当地的工程公司我也找合肥领导商量了,有一家原来的市营国企,有一套人员架构,也没什么负债,可以卖给我们。”
陈学兵深思熟虑,还要从自己最有掌控力的地方开始第一个大项目。
“中建三局在超大型厂房建设上有经验,我们边干边学,这个公司以后要留着扩张,市政府打算承包一些项目给我。”
“你作为董事长,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科技战略思想牢牢钉进每个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