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前任 (1/6)
吴光正内心在权衡利弊。
他虽无太多职权,但香港对这样的提议可能会表示支持。
大陆有实力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越来越多,如果大量引进香港,九龙仓的一些闲置地产也可以盘活。
如果能平衡香港本地利益与大陆政策导向,并且真的能做出一些成绩,这件事于公于私对他都有利。
不过不知道这位陈总的实力如何,如果雷声大雨点小,那没什么意义,又或者在操作上过于强势,很有可能给他带来麻烦。
他思索一番,笑了起来。
“陈总的提议,我觉得很好啊,如果你有把握组织起大陆相关力量,我可以以贸易发展局的名义发起一个双边合作试验区的研讨会!你觉得怎么样?”
他一句话,把压力全部甩给了陈学兵。
在座的都暗道姜还是老的辣,大陆这一套,人家玩得很溜。
吴光正不论权力大小,发起一个研讨会还是没问题的。
而且,研讨会是什么?
试试水温。
讨论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看看外界的反应。
若是外界阻力过大,只要以“需协调多方利益”或“CEPA框架限制”等理由暂缓推进即可。
陈学兵心里也在评估。
“双边合作”,“相关力量”,这话差不多给他划了个框架。
双边合作,起码得有一个能跟香港对接的地方政府。
港深,港珠,更或是港粤。
相关力量,那就是互联网企业了。
事情很大,或许要付出很多精力。
但有机会改变香港的格局。
香港这个地方发展进程太像欧洲,服务业超高制造业超低,典型的“荷兰病”,随着大陆逐渐开放,作为中国和世界“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地位也在削弱,2015年以后经济增速就远远跟不上大陆,20年时间增长一倍不到,几乎跟欧洲同步衰落。
他前世多次出入香港,那种全方位固化的感觉很明显,眼看着和对岸的深圳差距越来越大,只剩下了高人力,高物价,高地价。
其实以香港本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背靠的祖国国际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完全不该如此。
要快速破局,用互联网+的力量,或许有机会重塑香港的创新力。
从个人而言,香港这个地方对他来说也是个很好的世界接口。
到底怎么做,能获得什么,他其实也暂时看不到头,但一枝画笔递到他手里,有机会在世界泼墨的感觉,逐渐调动起他的创作激情。
即使做不成,大不了就是灰溜溜离开香港,香港的格局也不会更差了。
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完全可以接受。
人生在世,一定要往前冲。
那就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