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闪电合作(上) (3/3)
这句话一出,王东生和刘晓东对视了一眼,互有疑惑。
谁透露的消息?
低世代生产线,他们确实商量过。
面临如今的围堵命运,只有两个方案,要么向大了做,要么向小了做,突破不了高世代的围堵,还能在小屏幕里求生存。
但商量这事的时候开的是小会,在场就核心高管四个人,最后的商议结果也是先搞六代线。
他怎么知道?
“生产小屏幕,我们的五代线也可以做,最近还接了不少订单,为什么一定要4.5代线?”王东生试探道。
陈学兵摇头呵呵:“肯定不行,现在的手机小屏幕强调高分辨率和轻薄性,像素要求极高,需要更细密的电子线路控制像素点,你们那条五代线是为了做大屏幕建的,生产出来的小屏幕我买来看过,都是淘汰产品,进不了中高端市场,必须专门建一条线,并且调拨一个团队来研专门研究生产,4.5代线的基板尺寸也更适合生产5英寸以下的屏幕,3.5-5英寸,会是近几年的大趋势。”
王东生开始表情郑重,听到话尾又笑了笑:“看来陈总是行家啊,不过主流趋势3.5-5英寸,这个说法,我这个行内人也是第一次听,不知陈总是哪里调研来的结论?”
“行内人不止王总一个,我就是做手机的,王总未必比我专注,你如果做,等你建线完成,我保证每年至少给你20万块,3英寸以上的屏幕订单。”
20万块。
王东生下意识算账。
4.5代线基板玻璃730*920mm,切割三英寸,除去边框损耗.200块左右。
算上良品率80%,160块。
20万块,就是1250块基板玻璃。
也不多啊。
建个厂子,要是没有三十万块基板玻璃的年产量,就算是产能浪费。
不过京东方的3寸屏一块120多块钱,两千多万的订单,苍蝇再小也是肉,他也没忙着反驳,只是问道:“陈总不是做金融的吗?还做手机?”
“工厂就在深圳,很快会注册品牌,王总有兴趣可以去看。”
厂子现在太小,月销量虽然近万,但大部分不是他产的,陈学兵不欲解释。
华强北手机屏幕主要来源是专做模仿规格的中小山寨厂家和回收手机的拆机件,抢了这些大厂家不少饭碗,他这个山寨大王的身份也不便透露。
王东生打开资料第一页,漫不经心道:“小屏幕,我们倒是可以做,不过投资,我们可是真没钱,既然陈总对我们做了了解,我也直说了,贷款都很难,我们没有资本金,除非.你们能接受定向增发,为我们凑足资本金。”
他看似随口说出的条件,其实是京东方最关注的部分,现在BJ的银团贷款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就是因为当初建五代线的资本金太少,贷款比例过大,经过商议,他们决定第一次启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建厂。
这话一出,陈学兵笑了。
“你看第三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