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外观定稿 (1/5)
会议还在继续。
主要是对外观定性。
关于屏幕的问题,乔布斯一直认为3.5英寸是最佳手机尺寸,银行卡大小,也是最适合单手交互的尺寸。
更大的屏幕,就是愚蠢的设计。
这个设计一直沿用到了2011年的Ipone4S,乔布斯见上帝之前。
网上也有很多吹捧之言。
现在不过才2006年,所以陈学兵一开始也觉得3.5英寸应该是有点什么说法,命令设计一直在对标3.5英寸。
但是工厂先后反复雕琢了几款不同边框的3.5英寸模板给他试用,他发现自己好像有点渴望愚蠢。
他这个后世来的人,完全用不惯。
手持的正常距离盯着看久了,感觉还有点视觉疲劳,对眼睛很不友好。
手机,作为以后通信、生活、娱乐、工作为一体的最重要工具,为什么一定要单手操作?
他忽然觉得乔布斯走得早,对苹果或许是件好事,否则以老乔的犟性,往后的好几代可能都会被限制在这个聪明的设计上。
不过同等技术下,屏幕越大,PPI(像素密度)就越小,PPI在240以下时,人眼能察觉到明显的颗粒感,300以上时就几乎无法察觉了。
以目前的LCD技术,4英寸以上屏幕,要达到100(较为细腻)以上的PPI都是难事。
大家也习惯了董事长的高要求,反正内屏技术近年发展很快,提议内屏可以边等边谈,把硬件工程师叫来,先按照4英寸和4.2英寸现场出了几款方案。
英寸,本来是个长度,对应2.54厘米,如何用来定义一个面积的呢?
对角线。
屏幕的对角线多长,就是几英寸。
不过面积相同,不代表长宽相同,同样的面积下有无数的长宽解。
通用的比例,有经典比例16:9,宅机身比例18:9,超长屏19:5.9。
当然是选择16:9。
原来的UI设计,也是按照这个比例制作的。
定了比例,出图也就20分钟。
根据人体工学验证,16:9方案的平均拇指覆盖宽度为58.4mm,单手操作纵向极限为107.1mm,虎口压力点宽度为52.4mm。
第一款4.0英寸的方案,屏幕尺寸为88.48mm×49.77mm,上边框4.2mm,下巴区10.8mm,单侧边框2.6mm,机身尺寸为115mm×58mm。
第二款4.2英寸的方案屏幕尺寸为93.1mm× 52.4mm,边框区稍大一点,机身尺寸为115.2mm×58.1mm。
工程师又说,麒麟元素主要可以体现在背部和侧面。
他开始画图。
摄镜头外绕1.5mm宽鎏金云纹环,如缥如缈,栩栩如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