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这有点铜臭味的火红市场 (4/6)
的市场也掏不走!我就出900万,普通投资合同!”
他的800万早就在陈学兵账户上了,现在已经变成了900来万,说这话,是给大家提振信心,也怕大家都选择保本合同,这样陈学兵压力就大了。
陈学兵却干咳一声,没有接话。
他巴不得所有人都选保本合同,他拿40%。
现在光大就出了3000万,还有券商通道募来的钱,资金可是真要超过1.5个亿了,接下来的半年多,市场将从1100点的底跑到1600点,整整五百点的利差。
大盘从1100点涨出500点,可不是简单的涨了一半,指数涨跌的计算因子没有这么简单,要按基础市值算,还要看板块。
指数涨一半,他手里的40支股票至少要翻倍。
中间还有波浪,低吸高抛,能做出多少利润?
如果40%比例,赚一倍,他就赚2000(自己资金翻倍)+5200万(客户1.3亿×0.4)。
7200万。
赚两倍呢?
三、四倍呢?
此刻,又有人问了。
“陈总的风险意识很强,不过市场最近涨涨跌跌,还在原地打转转,要是又熊了,是不是就…不好操作了?”
陈学兵端起杯子,不疾不徐喝了口茶,才对提问的人笑道:
“孙总,去年全国私募基金总共不到50家,今年,备案的接近200家了,其中投资一级市场的私募股权基金占了大多数,你知道这是什么信号吗?”
大家都听得懂话音,这是说市场好起来了,但没人说得出所以然。
陈学兵悠悠道:
“去年,是「私募元年」,全年发行47支私募基金,深交所设立了中小板,勉强给了股权投资一个退出渠道,美国新桥资本从SZ市政府手里购得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权,成为业界公认的我国第一起PE案例。”
“今年,我把市场定义为「私募之春」,股权分置改革代表着一个封闭的市场走到了半开放,国企股份流通了,私企上市IPO渠道通畅了,私募投资的退出机制就彻底打开了,不再依靠中小板的小打小闹,中国的金融,从今年开始构成完整的市场体系。”
“国外的机构比我们更先嗅到了味道,一些在国外金融工作的中国年轻人带着美元投资回国了,红杉的沈南鹏,高瓴的张磊,保银的王强等人今年都回到了祖国市场,甚至美国的顶尖投行都开始进入中国,跟工行合作,筹划工行的沪港上市。”
“中国的开放,积极融入世界金融体系,获得了国外资本的认可。”
“明年,外资投入,老牌蓝筹大量股改,大批优秀的公司会在A股上市,给股市换血,中国市场将成为亚洲最活跃的股权投资市场。”
“这些年经济高速发展积攒的民间资本实力就要开始变现,这是个业绩信心迭加资金信心的风起云涌之年。”
“我们长征资本不会一心盯着股票曲线和一时一日的收益,要和股市同行,就要长三只眼睛,一只盯着市场,一只盯着经济,一只盯着政策。”
“我们接下来还要朝股市的前置端口进攻,成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价值投资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