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招兵买马 (1/5)
晚上,陈学兵和吴老师在酒店看资料。
实盘记录,就是一堆文字资料,写着股票序号和买卖点。
对照炒股软件上的走势图,很容易分辨出操作风格和获利能力。
选股单一,操作太少的不要。
频繁换股,追龙头趋势的不要。
吴老师拿过来的五份资料,陈学兵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淘汰了三份。
倒不是这三个不优秀,只是单单在选股方面有优势的人他不需要。
选股,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优秀。
这么看下来,陈学兵留下两个人都是在几支股票里做波段的,其中一个,反倒是吴老师准备淘汰了的。
“这个刘增铖,原来是炒期货的,参加过期货比赛,拿过名次,3月份又在“东亚金鸡杯”股市实盘赛第一期拿过冠军,本来我也是比较看好的,但这一次比赛表现不是太好,他选的重仓股也有问题,第一天盘中成功逃顶,盈利4个点,结果当天低位又接回去了,第二天挨了个开盘跌停。”
“嗯,我看过了,几次操作都不错,只是运气不好,另一个徐进呢?”
“老牌操盘手,在大机构干过,风格很稳,股市规则方面也比较熟悉,这次他起码能晋级决赛,实战其实不是他的最强项,但他带出来的徒弟拿过很多名次,是个指挥的高手,也比较符合操盘手的定义,相比之下,刘增铖应该算是交易员。”
陈学兵听到这番言论,摇了摇头。
“好的操盘手,首先得是个好的交易员,这样,你把这两个人都给我请过来吧。”
“嗯…让他们过来,底薪要透露一下吧?”
“他们学历方面怎么样?”
“嗯…刘增铖是中央党校法律系毕业,原来是公务员,徐进是海归硕士……德隆系你知道吧?从德隆出来的。”
“我靠。”陈学兵都惊了一下:“德隆系的,没被抓?”
德隆系唐万新,去年才被抓。
中国第一个能被称为“系”的金融集团,也是第一个能用“暴雷”形容其破产过程的私人企业链。
90年代收购三家上市企业,控制关联十几家证券、保险,信托、城商行等金融企业,炒作股票,哄抬股价,非法吸储,泡沫越吹越大,前几年就拥有1200亿资产。
前几年的1200亿什么概念?
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20名的公开资产加起来也没有这么多。
这场崩塌,全国沸沸扬扬,直接促成了股市监管条款的大幅度完善。
陈学兵重生时还看到过德隆系的新闻,旗下金融高管被抓了好几十个。
“他也被抓了,不过他是炒股票的,没有理财资金过手,德隆系的股价炒作只买不卖,违规操作其实并不多,所以只判了七个月,早早就出来了,从业执照也没有吊销,只是现在德隆的事情正在风口浪尖上,唐万新到现在也没判,暂时没有机构会雇佣他。”
“嗯…”陈学兵思索了一会儿,觉得这人应该有点本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